•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便血
概述
消化道出血,血液随粪便排出
粪便、手纸上带血迹或排鲜血;血液与粪便混合呈现酱红色或咖啡色
手纸带血迹或粪便中可见血时请及时就医
就诊确定消化道出血位置后,根据不同病因采取保守治疗、内镜下止血或手术等方式进行治疗
定义
便血是指消化道不同节段发生出血后,血液随粪便从肛门排出。
不同消化道节段出血的表现不尽相同,粪便中可见明显明显血液时,多为下消化道出血所致,即包括结肠、直肠、肛管的出血,但需要注意上、中消化道及全消化道出血也可以便血。
发生机制
便血的发生机制是消化道黏膜受损导致血管损伤,血液经血管破损处流进消化道中,并随粪便经肛门排出;或是因血液系统疾病,如血友病等,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全身出血倾向增加,可表现为消化道出血
由于下消化道距离肛门较近,当结肠、直肠或肛管出血时,血液可随肠蠕动直接从肛门排出,表现为便血。
但值得注意的是,上、中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大量血液除呕出外,也可短期内随肠蠕动从肛门排出,表现为便血;凝血功能障碍时,也可能出现全消化道弥散性出血,血液可从口腔呕出、从肛门排出,表现为便血。
类型
按照粪便中血液形态分类
鲜血便:粪便中可见鲜红色血液,多见于下消化道较大量出血。
脓血便:粪便中可见鲜红或暗红、咖啡色血液,并可见白色或黄色脓样物质,多见于感染或炎症性肠病引发的肠道炎症。
黑便/柏油便:粪便颜色为黑色,表面附有粘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因此称黑便/柏油便,同时可闻及血腥味。多见于消化道少至中量出血,也可见于服用铋剂、铁剂、碳粉和中药等情况。
粪便隐血:每天5mL以上的消化道出血,通常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因此称为粪便隐血,隐血便需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按照消化道出血位置不同分类
上消化道出血:包括食管、胃和十二指肠大乳头以上部分,上消化道少量出血时主要表现为黑便。
中消化道出血:包括十二指肠大乳头以下部分、空肠、回肠,中消化道少量出血主要表现为黑便,大量出血时主要表现为便血。
下消化道出血:包括结肠、直肠和肛管,下消化道出血时主要表现为便血。
表现
粪便中可带鲜血、暗红或咖啡色血迹;手纸带血;黑便;粪便隐血。
症状特征
出血位置及量不同,便血也会有不同特点。
便血
便血量少时,仅手纸上少量血迹或黄色大便外裹少量血液。
便后肛门滴血。
血液与粪便混合,排酱红色或咖啡色的血性大便。
消化道大量出血时,可只排鲜血,粪质较少。
黑便
粪便颜色发黑,表面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可闻及血腥味。
隐血便
每日5mL以上的消化道出血,通常无肉眼可见的粪便颜色改变,隐血便需要通过粪便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伴随症状
腹痛
里急后重
即肛门坠胀感,常觉排便未净,排便频繁,但每次便量少,排便后未见轻松,常见于肛门、直肠疾病,例如痔疮、直肠炎、溃疡性结肠炎等。
发热
常见于感染性疾病,如痢疾、伤寒、败血症,也可见于部分肠道恶性肿瘤等。
全身出血倾向
皮肤黏膜也有瘀斑,可见于急性传染性疾病及血液疾病,如重症肝炎、流行性出血热过敏性紫癜血友病、白血病等。
贫血
便血量大者可出现头晕、活动量减低等贫血症状。
黄疸、蜘蛛痣、肝掌
多见于肝硬化病人,门脉高压致便血、黄疸等。
腹部肿块
常见于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肠套叠,以及肠道恶性肿瘤等。
原因
便血与消化道出血位置、出血量息息相关,不同位置和不同量的出血表现不同、病因各异,包括感染、炎症、全身性疾病、外伤、肿瘤等等。便血可为一系列疾病的表现,以下仅列举部分便血病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上消化道疾病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
肝硬化病人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发生破裂、大量出血时,可表现为呕血和便血。
消化性溃疡
消化性溃疡患者可在应激或食物刺激条件下出现出血、穿孔等情况,出血部位包括胃和十二指肠。
胆道出血
胆道出血可经由胆管、十二指肠大乳头排入十二指肠,血液进入十二指肠后经由消化道排出。
其他疾病
包括但不限于出血性胃炎、食管癌、胃癌等等。
中、下消化道疾病
痔疮、肛裂
痔疮和肛裂是发生在肛管和肛门的疾病,出血位置最靠下,因此可表现为便出鲜红色血液,血液与粪便不混合,或于排便前后有鲜血滴出或喷射出,常伴有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症状。
结直肠息肉
结直肠息肉患者可表现为便血、贫血、黑便,偶有腹痛。
炎症性肠病
主要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炎症性肠病患者便血轻者仅有黏液血便,重者可呈酱红色或咖啡色的血性大便。
痢疾
细菌性或阿米巴痢疾患者可排血便或脓血便,常伴有发热、腹痛等症状,便后可有腹痛减轻。
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
可排出洗肉水样血便,并有特殊腥臭味。
其他疾病
包括但不限于肠道淋巴瘤结直肠癌
全身性疾病
重症肝炎
重症肝炎患者可因肝功能受损、蛋白质合成障碍造成凝血功能障碍,导致出血。
流行性出血热
由汉坦病毒感染导致的流行性出血热可表现为全身出现出血。
血友病
血友病患者可因凝血功能障碍出现出血倾向增加,消化道出血。
其他疾病
包括但不限于过敏性紫癜、白血病等等。
非疾病因素
生活习惯因素
便后用手纸擦拭时过于用力,可将肛门擦伤,表现为手纸上带血迹。
因便秘而久蹲、用力排便等习惯可造成痔疮形成可能性增加和血管破裂等,导致出血。
误食坚硬异物也可导致消化道受到机械性损伤而出血,如导致曲张的食管胃底静脉破裂等。
使用药物
服用包括但不限于抗凝药、非甾体类抗炎药、糖皮质激素如华法林、利伐沙班阿司匹林、泼尼松等药物后可偶有消化道出血表现,出现便血。
就医
就医指征
若您发现便中或手纸带血、大便呈酱红色、咖啡色或黑色柏油样时,请您及时就医。
若出现便大量鲜红色血液时,请您及时寻求急诊帮助。
就诊科室
出现便血时,通常建议首诊于普通外科或肛肠科。
出现黑便时通常建议首诊于消化内科。
出现便血伴发热、全身出血倾向时通常建议首诊于血液内科或感染内科。
患者准备
就诊时穿宽松衣裤前往医院,避免紧身衣裤或连衣裙。
就诊前尽量不要排空粪便,以便于就诊时可留取粪便用于检查。
症状清单
便血开始和持续的时间?
排便频率和排便量?
排便可见血液还是粪便颜色改变?
若可见血液,血与粪便混合还是单独便鲜血?
粪便有无特殊气味?
便中是否带有粘液?
最近有无食用不洁、生冷、辛辣食物或动物血液制品?
有无发热、腹痛、肛门疼痛、全身出血倾向等伴随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在服用什么药物?
近期共餐者有无类似便血情况?
有无饮酒史、近期内镜治疗史或腹部手术史?
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腹部查体:包括腹部视诊,检查有无胃肠型、蠕动波、血管搏动、疝;腹部听诊,听诊肠鸣音、胃肠振水音血管杂音;腹部叩诊、腹部触诊,检查有无腹部包块、压痛、反跳痛、肌紧张等。
直肠指诊:若有里急后重、肛门疼痛等伴随症状,患者通常会接受肛门指诊检查,以检查直肠和肛门的疾病情况,如痔疮。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感染因素、是否存在贫血等情况。
肝肾功能检查及凝血功能检查:检查是否存在肝炎、血液系统疾病等全身性疾病。
粪便常规检查及粪便病原学检查:检查是否存在明确的病毒、细菌或原虫感染。
粪便隐血试验:粪便无肉眼可见颜色改变时需接受粪便隐血试验检查,以确定有无少量出血。
肿瘤标志物检查:怀疑可能有肿瘤的患者可能会接受抽血检查是否有肿瘤标记物的升高。
骨髓穿刺检查:怀疑血液系统疾病的患者可能会接受骨髓穿刺检查,以确定是否有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
其他检查
胃镜、肠镜或胶囊小肠镜检查:某些患者可能需要接受胃镜、肠镜或胶囊小肠镜等内镜检查,以确定是否有明确的出血点、结肠息肉炎症性肠病或消化道肿瘤等疾病情况,并可指导下一步治疗方式[10]
影像学检查:部分便血患者可能会接受腹部超声或腹部CT检查,以确定是否存在肠套叠胆道出血、肠道肿瘤等疾病情况。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食用清淡、软烂、易消化食物,避免刺激及不洁饮食。
注意多饮水,避免大便过于干燥。
避免久坐久蹲等不良生活习惯,排便时避免过度用力,便秘者可及时就诊解决便秘问题。
平时可进行提肛练习,避免痔疮形成。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便血量大导致贫血症状的患者可能会接受药物和输血等治疗。
对因治疗
痔疮造成的便血可能会接受手术治疗,切除痔疮。
细菌性痢疾患者在查明病原后会接受相应抗感染治疗。
炎症性肠病患者可能会接受美沙拉嗪、泼尼松、英夫利昔单抗等药物治疗[11]
消化道少发出血点、结直肠息肉患者可能会接受内镜下治疗。
肠出血坏死、肠道肿瘤患者可能会接受手术切除病变组织。
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可能会相应接受输血、药物、手术等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