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免疫治疗
概述
通过增强抗肿瘤免疫应答和打破肿瘤免疫耐受,发挥抗肿瘤作用的一种治疗方法
治疗时间取决于具体疾病及治疗方案,一线治疗只要有效,最长可以达到2年
免疫治疗单次费用约2000~60000元,具体与治疗时间、医保政策、药物价格等有关
免疫治疗可能会有副作用,但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发生
定义
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是根据免疫学原理,在机体免疫功能低下或亢进时,利用生物学、化学、物理学手段人为增强或是抑制机体的免疫功能,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目前主要用于免疫缺陷病、感染、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超敏反应、炎症、移植排斥等疾病,主要药物有单克隆抗体类等。
目前免疫治疗在肿瘤的治疗中应用广泛,因此本词条主要以肿瘤免疫治疗为主。
主动免疫治疗
预防性肿瘤疫苗
接种人群为有遗传易感性的健康人群,可诱导机体产生对该类型肿瘤的免疫,防止肿瘤发生,或是辅助治疗肿瘤。如乙型肝炎病毒(HBV)疫苗,人乳头瘤病毒(HPV)疫苗等。
治疗性肿瘤疫苗
接种于已患病者,激发机体产生对肿瘤的特异性免疫应答,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
与手术、放疗相比,作用范围更为广泛,与化疗相比,不良反应小,特异性高,能够产生长期的免疫记忆,抗肿瘤作用持久。
主要分为肿瘤细胞疫苗、多肽/蛋白质疫苗、DC疫苗、DNA疫苗、RNA疫苗及抗独特型抗体疫苗等。
【特别提醒】截至目前(2022年12月)国外批准上市的治疗性肿瘤疫苗有治疗前列腺癌的sipuleucel-T等。
被动免疫治疗
是被动性地将具有抗肿瘤活性的免疫制剂或细胞转输给肿瘤患者,不需要机体产生初始免疫应答,适用于已经没有时间或能力产生初始免疫应答的晚期肿瘤患者。
目前常用的是嵌合抗原受体-T(CAR-T)细胞疗法,主要应用于非实体瘤的治疗,常用药物有阿基仑赛注射液等。
非特异性免疫调节剂治疗
通过刺激效应细胞发挥作用:如细胞因子、TLR激动剂、卡介苗等,常用药物有INF-α、咪喹莫特等。
通过抑制免疫负调控细胞或分子发挥作用:如目前常用的CTLA-4单抗(如伊匹木单抗)、PD-1/PD-L1单抗(如帕博利珠单抗、阿替利珠单抗等)等。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绝大部分恶性肿瘤,实体瘤如肺癌、乳腺癌等,非实体瘤如淋巴瘤、白血病等,都可能用到免疫治疗。
治疗效果
增加放化疗敏感性及治疗效果
研究表明疫苗治疗能够诱导产生TRP-2T特异性T细胞,去除过表达TRP-2的肿瘤细胞,使肿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等化疗药物更加敏感。
放疗可以增强肿瘤细胞的免疫原性,破坏肿瘤基质,使T细胞更易进入肿瘤组织,这时联合使用免疫治疗可以使放疗的治疗效果更为显著。
术后辅助效果
手术可迅速降低肿瘤负荷,减少免疫抑制,有利于免疫治疗发挥作用。
术后应用免疫治疗,可杀灭残存的肿瘤细胞,降低复发及转移的概率,延长生存期,改善预后。
姑息治疗
既往接受过全身治疗的复发或转移性肿瘤患者,可以选用免疫治疗作为新的治疗方案,可联合放化疗药物使用,对生存时间有明显延长作用。
如晚期头颈部鳞癌可使用帕博利珠单抗联合顺铂、5-氟尿嘧啶作为一线治疗方案。
安全性
免疫治疗均有一定的副作用,具体取决于接受的免疫治疗类型,而且并不是所有人都会出现。大部分副作用都可以通过对症治疗来改善,患者和家属不必过于担心,但请严格遵医嘱。
由于目前使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多为PD-1/PD-L1单抗,因此本词条主要介绍该类药物的安全性。
关于其他免疫治疗药物的安全性,请参考阅读伊匹木单抗注射液
皮肤毒性
可表现为斑丘疹,严重者可有红斑、紫癜和表皮脱落。
还可表现为苔藓样皮炎、中毒性表皮坏死松解症等,较为罕见。
反应性皮肤毛细血管增生症是卡瑞利珠单抗特有的皮肤毒性。
内分泌紊乱
可表现为甲状腺功能亢进或减退、垂体炎、原发性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I型糖尿病等,进行相应的激素检查可明确诊断。
肝脏毒性
可表现为乏力、食欲下降、恶心、呕吐、嗜睡、比平时更容易出血或擦伤、早饱,可有皮肤巩膜黄染、茶色尿。
肝功能检查可发现谷草转氨酶、丙氨酸转氨酶、胆红素升高。
CT可见轻度肝大、肝实质减弱、门静脉周围水肿和门静脉周围淋巴结病等;肝脏超声可见门静脉周围回声,伴或不伴有胆囊壁水肿。
肝活检病理可见活动性小叶性肝炎和不同部位的静脉周围炎症浸润。
消化系统毒性
可表现为腹泻、腹痛、恶心,大便带血或黏液、发热、腹胀、便秘等症状,少部分患者表现为口腔溃疡、肛门病变(肛瘘、脓肿、肛裂)及关节疼痛、内分泌紊乱、皮肤病变等肠外表现。
结肠镜显示为急性结肠炎或弥漫性、局灶性片状炎症,也可表现为慢性炎症性肠炎。
还可诱发胰腺炎,表现为腹痛、恶心、呕吐,影像学可见胰腺坏死,周炎性改变,十二指肠、空肠充气扩张,结肠脾曲扩张,左侧腰大肌影消失,腹水等。
肺毒性
多表现为咳嗽、呼吸困难、乏力、胸痛等症状,可分为间质性肺炎肺结节病等,影像学表现差异较大。
骨关节和肌毒性
炎性关节炎可表现为关节疼痛、肿胀、晨僵等,可影响大关节和小关节,早期肌腱受累较为突出,类风湿因子和抗瓜氨酸肽抗体阴性居多。
肌炎或肌痛多在使用药物2个月内出现,表现为伴有疼痛的肢体无力,主要在四肢近端,站立、上臂抬举活动受限,动眼肌无力,肌酸激酶显著升高,磁共振可见肌肉水肿和强度增加,停药后一般可好转。
心脏毒性
可表现为心肌炎,出现胸痛、乏力、心悸、晕厥、低血压等表现,建议每周期进行筛查。
BNP、肌钙蛋白等有所升高,心电图表现为Q波形成、ST-T改变、R波减少、QRS波拓宽,超声心动图见左室功能异常或射血分数下降。
心包炎多出现在治疗后的前3个月,超声可见心包积液,心电图可见QRS波、弥漫性ST段上凹抬高、心动过速。
神经毒性
可表现为脑炎无菌性脑膜炎等,出现头痛、精神错乱、发热、嗜睡、幻觉、颈项强直等症状,头颅磁共振可明确诊断。
还可表现为重症肌无力,横断性脊髓炎等,表现为肌肉无力、截瘫等。
血液系统毒性
可出现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免疫相关的血液疾病,表现为血红蛋白降低、血小板减低或是三系降低。
需除外肿瘤进展、感染、其他药物和自身免疫疾病导致的血液系统异常。
肾脏毒性
多表现为急性肾小管间质性肾炎,出现血清肌酐升高、尿白细胞升高、血尿、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多、高血压等表现,少数患者有低钠、低钾、低钙。
眼毒性
常表现为眼部疼痛、充血、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分为葡萄膜炎巩膜炎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目前可使用的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均是经过临床试验后批准上市的药物,是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具有免疫治疗适应证且无禁忌的患者均可使用该方法进行治疗。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患者单次免疫治疗的费用可能在2000~60000元左右。但总体治疗费用无法一概而论,从数万到数十万元不等。
具体的费用主要与使用药物、病情进展、药物价格因素等有关。
使用药物:患者的病情不同,所选用的治疗药物也不同,部分患者还需联合使用放化疗治疗,因此费用有差异。
病情进展:免疫治疗的时间一般需根据患者病情进展及是否能够耐受来决定治疗时长,不同患者所治疗的时间有一定的上下浮动,因此造成费用的不同。
药物价格因素:主要与是否纳入医保报销范围,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有关。此外也与药物的生产厂家有关,如进口药物价格一般会高于国产药物。
医院科室选择
肿瘤内科
肿瘤免疫治疗属于专业技术性比较强的治疗手段,一般需要肿瘤内科专科医生根据患者的病情来决定治疗方案及使用时长,并且要及时处理患者所产生的不良反应,因此建议患者选择肿瘤内科进行肿瘤免疫治疗。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免疫治疗适宜的情况,在临床上一般指免疫治疗的适应证,具体应由医生综合判断。常见的有:
实体瘤手术切除后的辅助治疗。
实体瘤已有广泛或远处转移,不适于手术切除者,或实体瘤手术或化放疗后复发或播散者,考虑姑息性治疗的患者。
非实体瘤如白血病、淋巴瘤等恶性肿瘤,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及药物具体适应证才能综合判断。
不宜情况
不宜的情况,一般是指存在禁忌证,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具体需要医生综合评价患者的自身情况。
妊娠妇女应禁忌使用免疫治疗。生育年龄的男女,需接受免疫治疗者,应落实避孕措施。
哺乳期妇女,需接受免疫治疗者,应终止哺乳。
合并严重全身疾病,或严重器官功能衰竭者。
存在不可控制的严重感染者。
晚期肿瘤造成的恶病质、外周血象过低的患者。
对免疫治疗药物过敏的患者。
早期癌症(如原位癌和Ⅰ期癌症),已经成功手术切除的病例一般不需要免疫治疗。
治疗前
在实施免疫治疗前,医生会对患者进行病情评估,以帮助医生制定符合患者病情的治疗方案。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血红蛋白水平、白细胞分类计数、血小板计数等,以判断患者是否伴有感染,初步判断是何种类型的感染。
生化检查
尿素氮、血尿酸、肌酐、碱性磷酸酶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γ-乙酰转肽酶、凝血常规(注意纤维蛋白原)等,以判断患者是否存在肝肾功能不全,从而调节药物用量。
骨髓检查
对于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和其他血液系统肿瘤,骨髓涂片和(或)活检是必要的。
对实体瘤,当外周血象不正常时,如贫血、出现幼稚白细胞或(包括网织)幼稚红细胞,或有血小板减少都应做骨髓涂片或活检。
肿瘤标志物检查
某些肿瘤标志物检查,有助于评估治疗效果,因此治疗前需要进行检测一次,以便治疗中和治疗后进行对比。
常用的肿瘤标志物检测有血清癌胚抗原(CEA)、甲胎蛋白(AFP)、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鳞状细胞癌抗原(SCC)及细胞角蛋白19片段(CYFRA 21-1)等。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胸部X线检查是基础检查之一,可评估患者的胸部结构等情况。
CT
CT检查是检测各类实体瘤及转移瘤较为精确的手段,有助于确诊疾病及治疗前后对比。
超声检查
怀疑或证实甲状腺癌的患者可进行甲状腺扫描、甲状腺彩色超声等检查。
彩超超声波像图对评价腹部肿块的大小和范围有一定帮助。
其他
对容易骨转移的肿瘤(如骨髓瘤、乳腺癌、肺癌、肾上腺癌、甲状腺癌、前列腺癌)和所有可疑有骨转移的骨痛患者应做骨扫描。
根据病情需要,还可进行MRI、淋巴造影、PET-CT等其他检查。
病理诊断
在肿瘤诊断中,病理学诊断是最为可靠的诊断方法,是其他诊断技术所不能替代的。
肿瘤病理诊断能明确病变的性质(是否是肿瘤)、判断肿瘤的良恶性、组织学分类、恶性度分级;是制定治疗方案的依据与分析疗效以及判断肿瘤的预后基础。
在开展治疗前,应当想方设法取得明确的病理诊断。
白血病、多发性骨髓瘤与其他各种血液系统恶性肿瘤必须得到血液学的确诊;
恶性淋巴瘤与其他各种实体瘤必须得到局部组织的病理诊断;
在有些情况下脱落细胞学的检查也能帮助明确诊断和指导治疗药物的选择。对于所有病理性发现也应根据需要进行一些特殊检查。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其他药物可能会与患者将要使用的免疫治疗药物发生反应,可能会加快或延缓药物排泄等,影响其治疗效果,并可能增加副作用或有其他风险。
请务必如实详细地告知医生患者目前正在服用的药物,以便医生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来判断是否需要调整药物。
控制基础疾病
对于患有基础疾病,如心脏疾病、肝肾疾病、糖尿病、高血压的患者,在治疗的同时,也不能忽略对上述疾病的控制,建议详细咨询医生并严格遵医嘱用药或持续监测病情。
饮食准备
建议清淡饮食,尽量少吃或不吃过分油腻重口味食物。
保持营养均衡,可合理摄入高蛋白食物以及新鲜蔬果等,以增强体质,促进恢复。
签署知情同意书
在进行免疫治疗前,一般需要签署知情同意书,医生会告知采用的治疗方案以及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等事项。
请咨询阅读,若有不清楚的地方,及时询问医生,并配合完成签署。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给药方式
整体而言,免疫治疗的给药方式有静脉给药、口服、外用(如早期皮肤癌的乳膏)及腔内给药(如卡介苗膀胱免疫灌注)等,最常见的给药方式是静脉注射。
静脉给药可以减少药物吸收过程中的差异,便于按体重推算准确剂量,精确输注,同时也可避免刺激性药物对于胃肠道、皮肤和肌肉的毒性。
但是静脉给药多为一次性用药,一旦给药后发生严重不良反应,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或者出现后延加重,恢复过程与患者的肝、肾功能及药物本身的代谢清除特点有关。
治疗时间
免疫治疗一般2~3周一次,6~9周左右需进行评估,但具体而言,免疫治疗的时间可以从单次治疗时间和治疗总时长两个方面来看。
单次治疗时间
免疫治疗药物一般为静脉输注给药,单次治疗时长一般在30~60分钟左右,如果联合使用其他药物,则需要更长时间。
治疗总时长
一般每2~3周使用一次,使用至6~9周左右即需要评估一次。如帕博利珠单抗推荐200mg每3周一次,纳武利尤单抗推荐每2周一次。根据评估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治疗。
一般总体治疗时间,为直至出现疾病进展或产生不可接受的毒性,或至24个月的患者没有疾病进展,具体时间需要详细咨询专业肿瘤医生。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针对免疫治疗期间出现的皮肤毒性、肝毒性、心脏毒性等毒副作用,需要由专业肿瘤医生进行对症处理。
当患者出现任何毒副作用表现,请家属及时告知医生,并严格遵医嘱用药,切勿自行用药或改变药物剂量和频次。
监测与检查
一个周期(如6~9周)的免疫治疗结束后,可能需要进行血常规、肝肾功能、CT等检查,以评估患者的身体状况以及治疗效果。
饮食营养
饮食禁忌
免疫治疗后一般无特殊饮食禁忌,建议避免进食辛辣刺激、油腻不易消化以及坚硬的食物。
饮食推荐
建议多进食高蛋白、高维生素、易消化食物,保证所需营养的摄取及液体的摄入,促进身体恢复。
心理护理
建议家属鼓励患者与同病种的、治疗效果满意的病人相互交流,认真倾听病人诉说恐惧、不适及疼痛,关心病人以取得信任。
必要时家属可多了解国内外同病种的治愈率及相关信息,并讲述给患者,以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
家属宜鼓励患者克服免疫治疗不良反应,帮助病人度过心理危险期。
恢复过程
患者在进行一定时间的免疫治疗后,大部分患者的肿瘤会缩小,病情可得到改善,但具体恢复时间因人而异。
在结束治疗后,大部分副作用可逐渐消失,部分毒副作用可能需要较长时间才能恢复。
后续治疗
一个周期的免疫治疗结束后,可能还需要下一个周期的免疫治疗,建议患者遵医嘱及时前往医院进行治疗。
整个治疗周期结束后,是否需要后续的放疗、手术治疗、靶向治疗等治疗,建议详细咨询医生,并严格遵医嘱,切勿放弃后续治疗,以免肿瘤复发或转移。
日常生活
免疫治疗结束后,一般不会对日常生活造成很大困扰。
部分患者由于血液系统毒性反应,可能会出现白细胞和血小板降低,建议患者应尽量避免着凉感冒,避免外伤和感染。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