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眼眶疼痛
概述
眼部周围的疼痛,可表现为胀痛、刺痛、压痛、放射痛等多种感觉
可由疲劳、外伤、青光眼、炎症、肿瘤等多种原因导致
疼痛剧烈,或伴有外伤、重影、发热、呕吐等不适需尽快就医
切忌自行用药,查明原因后进行针对性治疗
定义
眼眶疼痛指眼眶部位的疼痛。容纳眼及周围附属器、血管、神经、眶骨等组织的病变均可引起疼痛。
可发生于各个年龄阶段,导致眼眶疼痛的原因较多,包括病理性因素和非疾病性因素,且可能和其他器官联系密切,及时诊断是治疗的关键。
发生机制
眼眶疼痛的发生机制复杂,不同的病因引起疼痛的机制不同。
神经因素引起的疼痛可能与中枢神经系统有关,自主神经功能调节紊乱,眶上神经受刺激,引发眶周疼痛,可见于颅内病变、眼眶肿瘤侵犯感觉神经等。
炎症性的疾病,如眼表损伤(如干眼)或眼部炎症性疾病(如眶内蜂窝织炎葡萄膜炎巩膜炎)、额窦炎筛窦炎、蝶窦炎、泪腺炎等,机体炎症因子释放,刺激病变组织及周围产生痛觉。
眼压升高可刺激三叉神经末梢,导致患者出现眼部胀痛,可合并头痛,常见于青光眼、甲状腺相关眼病急性期等。
表现
症状特征
眼眶疼痛发生的时间
若疼痛时间短暂且休息后可缓解,考虑为非病理性因素的眼眶疼痛;若疼痛持续时间较长,甚至合并其他表现,如恶心、呕吐、眼红、眼部分泌物增多等则考虑是病理性的眼眶疼痛。
引起眼眶疼痛的诱因
长时间近距离用眼或观看电子屏幕过久均可诱发眼眶疼痛,同时可合并干眼、视疲劳、偏头痛等症状。
外伤后可出现眼眶疼痛,完善检查,排除有无眼内异物、眼部皮肤裂伤、眼眶骨折、眼球破裂等情况。
吹风受凉、感冒后可出现眼眶疼痛,除了治疗感冒外,还需考虑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导致的眼部炎症,如眼眶蜂窝织炎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等。
长期待在暗室,可诱发青光眼的发生,进而导致眼眶疼痛,由于眼压增高,可出现眼部胀痛不适,流泪、可合并同侧头痛、恶心、呕吐等症状。
肿瘤可诱发眼眶疼痛,颅内肿瘤或者眼眶肿瘤,导致三叉神经或者眶上神经受压迫,可以引起眼眶疼痛,合并头痛,甚至眼眶出现肉眼可见的肿物。
眼眶疼痛出现的年龄
未成年人出现眼眶疼痛,首先排除是否有用眼疲劳、戴镜度数异常、斜视、调节或辐辏功能受损,其次排除干眼、眼部炎症的发生。
中青年出现眼眶疼痛,常见于干眼、视疲劳、青光眼、外伤、炎症等情况。
老年人出现眼眶疼痛,常见于眼部炎症、青光眼、肿瘤等情况。
伴随症状
大致可以分为眼部症状和全身症状,不同的伴随症状对于诊断具有一定的意义。
眼部伴随症状
伴有视力下降、眼红、眼痛、畏光流泪等症状,常提示炎症性表现,如角膜炎巩膜炎葡萄膜炎等。
伴有分泌物增多,眼睑肿胀、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眼球移位等常提示局部感染性疾病,如外伤感染、眶蜂窝织炎等。
伴有视力下降、眼部胀痛、流泪等,常提示急性青光眼。
伴有局部肿块,常提示眼眶肿物、异物或肿瘤等。
全身伴随症状
伴有头痛、恶心、喷射性呕吐等症状,常提示颅内病变。
伴有心跳异常、消瘦、易怒等症状,可见于甲状腺功能亢进。
伴有持续的上呼吸道感染、鼻塞、脓涕等症状,可见于鼻窦炎
伴有进行性消瘦、头晕、头痛、晕厥等,可见于肿瘤。
原因
多种因素可以引起眼眶疼痛,眼球、鼻窦和颅内疾患等均可发生,需鉴别诊断。以下仅列举部分常见原因,如您需要确诊,请到正规医院就诊。
疾病因素
眶部或邻近组织的外伤
因机械性、物理性和化学性的外来因素作用于眼眶部位及其邻近组织器官,可导致眼眶疼痛。
常见的外伤有眼眶软组织挫伤、爆裂性眼眶壁骨折、眼球穿通伤、眼球内异物。相邻器官外伤如颌面骨折,颅脑、鼻窦损伤等。患者可表现受伤部位的剧烈疼痛,可伴有眼眶疼痛、压痛、出血等。
眼部炎症性疾病
角膜炎
病原微生物侵入角膜引发的炎症性病变,主要包括病毒性角膜炎细菌性角膜炎真菌性角膜炎棘阿米巴角膜炎等,可表现为眼红、眼痛、畏光、流泪、视力下降等表现。中重度的角膜炎可出现眼眶疼痛,主要表现为刺痛。
前葡萄膜炎
前葡萄膜炎包括虹膜、虹膜睫状体、前睫状体炎症。多发生在中青年,女性稍多。易反复发作。
患者主要表现为眼红、眼痛、视力下降、眼部混合充血、前房可见漂浮物。严重者可出现虹膜后粘连,粘连较重者引起的疼痛可放射至眼眶周围。
发病的原因较为复杂,可以是感染导致、外伤性、免疫相关性。
巩膜炎
巩膜炎是累及眼球壁的一种常见眼内炎症,多与感染或免疫相关,50%的患者常双眼先后发病。
常见的临床症状为巩膜血管充血、视力下降、眼球痛甚至眼眶痛,疼痛症状在夜间可加重,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类风湿关节炎、系统性红斑狼疮、炎性肠病等)。
眼眶蜂窝织炎
发生于眼眶软组织的急性化脓性炎症,最常见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引起,可以发生于任何年龄。
患者除眼眶疼痛外,还可有眼球胀痛、压痛、视力减退、眼睑红肿、结膜充血、眼球活动受限、眼球移位等表现。出现脓肿时触诊可有波动感,如病情严重,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等全身中毒症状。
眼内炎
俗称眼球内部的炎症,发病原因包括眼表的炎症加重、外伤、或存在全身性的感染灶。
眼部的临床表现有眼球及眼眶周围胀痛、可伴有眼红、视力下降等眼内液培养有助于诊断。
眼部的非炎症性疾病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
急性闭角性青光眼是指房角大范围关闭而出现的眼压增高,为眼科的常见急症之一,好发于40岁以上人群。
常见的临床表现为剧烈的头痛、眼球及眼眶的胀痛,视物模糊,可以伴有恶心呕吐,血压升高,如果不及时治疗可能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失明。
屈光性疾病
屈光系统的疾病,如散光较为严重、双眼视力相差过大,视力调节或辐辏功能受损、斜视等情况,往往伴有视物模糊,用眼时间不能过长,头晕头痛、眼眶疼痛。
眶上神经痛
多与吹风受凉、感冒、外伤等因素相关,一般起病较急,可一侧单发,也可以双侧发作,局部无红肿。
临床可表现为眼眶酸胀、疼痛主要位置在眶上缘,常伴有眼球胀痛及前额、眶内、太阳穴处疼痛,严重者甚至出现眩晕,恶心、呕吐等感觉。
眼眶肿瘤
眼眶内富含神经组织,肿瘤类型较多,常见的眼眶肿瘤视神经胶质瘤、眼眶恶性淋巴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黑色素瘤等,患者可有眼眶钝痛,压迫视神经是可有视力损害。
体格检查可见眶骨不对称、眼球突出、眼球移位、眶鼻上方肿块等;影像学检查可发现肿瘤,并了解肿瘤大小及其同周围组织关系等,为诊断提供影像依据;组织病理检查是明确诊断的金标准。
全身性疾病
上呼吸道感染
上呼吸道感染俗称感冒,可见于病毒或细菌性感染,可引起的眼眶疼痛,还伴随咳嗽、喷嚏、流脓涕等不适。应针对原发性疾病治疗,感冒治愈后症状可随之消失。
副鼻窦炎
急性副鼻窦炎主要原因是感染引起,主要症状可能有鼻塞、流脓涕、眶周痛等症状,常与感冒相混淆,此时需要耳鼻喉医生进行鼻内镜的检查,以及做副鼻窦CT来明确诊断。
颅内病变
颅内的病变如颅内炎症、颈内动脉-海绵窦瘘、血管瘤、颅脑恶性肿瘤等都可以出现眼眶胀痛、头晕、头痛、恶心、畏光等表现,需要完善血常规、腰穿、CT、MRI等检查鉴别疾病类型。
甲状腺功能亢进
甲状腺功能亢进的部分患者可出现眼部症状,急性发作期间眼部症状可表现为眼球突出、眼眶疼痛(眼眶压力增高导致),眼球转动异常、球结膜水肿、眼睑闭合不全等,此时应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在控制原发疾病的情况下,同时治疗眼部症状。
非疾病因素
视疲劳
包括一系列的症状,如额部或眼眶周围的疼痛,同时可伴随眼睛疲劳、眼灼热感、视物模糊、易流泪等症状,常在长时间近距离用眼后发生。
熬夜
睡眠不规律,睡眠不足,长期以往会让身体处于亚健康状态,经常出现头痛或者眼眶周围疼痛。
眼镜度数不匹配
由于戴镜度数过高或过低,造成了未矫正的屈光不正(远视或散光),此时容易出现眼眶疼、头晕等现象。
就医
就医指征
紧急就医
眼部或其他部位发生外伤。
无法缓解的眼眶痛,伴或不伴有睁眼困难、眼部红肿、眼部分泌物、重影等不适。
除眼部症状,还合并全身症状,如发热、头痛、呕吐等。
尽快就医
偶尔发生的轻度的眼眶疼痛,可暂行观察,若休息后症状未见好转,应尽快就医。
就诊科室
出现眼眶疼痛通常建议首诊就诊于眼科。
当出现其他伴随症状时,可能需要于相应科室就诊:
若存在外伤史,同时出现呼吸困难、意识障碍或伴有全身重要脏器的合并损伤等情况时,需就诊于急诊科。
若伴有鼻塞、或流脓涕、鼻骨按压痛等不适,需就诊耳鼻喉科。
若伴有消瘦、易怒、眼球突出等,还需同时就诊内分泌科。
若伴有头痛、恶心、呕吐,睡眠障碍等还需同时就诊神经内科。
若伴有脓涕、喷嚏、头痛、咳嗽等症状,应就诊于呼吸内科。
患者准备
医生可能会根据患者的情况,针对性地询问一些问题。患者可提前了解下列常见问题,便于就诊时与医生进行有效沟通。
症状清单
什么时候出现眼眶疼痛的?
什么情况下会出现眼眶疼痛?有无诱因?
疼痛的性质是压痛、胀痛,还是刺痛?
是否有引起眼眶疼痛加重或缓解的因素?
是否伴有眼部红、肿、热、痛,眼痒或分泌物增多?
是否伴有视力下降、重影或其余眼部不适?
是否伴有其他全身症状?
病史清单
是否有感染或外伤、化学伤史?
之前是否有类似病史,近亲有无类似症状?
是否近视?是否戴镜?眼镜度数是否匹配?
是否存在熬夜、疲劳、长时间近距离用眼等情况?
既往有无全身疾病病史,比如甲亢、肿瘤等?
发病前后曾接受过哪些治疗?有没有眼部手术史?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症状、病史后,将进行专科检查,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
眼科专科检查
视力检查
视力是眼科就诊最基本的检查手段之一,检查时按照先右眼后左眼的顺序,进行视力表测试,检测出患者的裸眼视力(不戴眼镜的视力),然后对裸眼视力异常者,检测戴镜视力,检测出患者的最佳矫正视力。
眼眶的检查
主要检查患者眼眶皮肤有无外伤、有无发红、水肿、按压是否疼痛、眶压高低、有无皮疹、有无皮肤溃烂、瘢痕、肿块等。
若存在肿块,进一步检查肿物的位置、大小、形态边界、硬度、表面光滑度及是否可以推动。
眼球活动度、突出度检查
嘱患者双眼向前注视,检查患者是否合并斜视,然后检测双眼眼球的活动度、嘱患者向右、向上、向左、向下看,观察有无眼球运动障碍
检查眼球突出度,正常人的眼球突出度为12~14mm,两侧眼球突出度相差不超过2mm, 若患者的眼球突出度超过21mm,双眼突出度相差超过2mm,则认为有病理性眼突出。
裂隙灯生物显微镜检查
检查时患者按照医生指示将下巴放置裂隙灯设备上,由医生观察患者的眼睑外观、是否合并结膜充血水肿,眼睑闭合度,角膜有无暴露,瞳孔大小,有无散大,两侧瞳孔大小是否对称等。
眼压检查
患者取坐位,头置于头架上,前额紧靠头架,检查时患者双眼注视前方,睁大眼睛注视仪器内红色指示点,测量时有轻微气流喷出,应避免眨眼及身体后退。一般正常的眼压值为10~21mmHg。
其他专科检查
包括神经内科、耳鼻喉科等科室的查体,通过肉眼,或鼻窥镜、额镜等检查原发病变部位,如面部上颌窦、额窦、鼻窦等,了解有无触痛、压痛、叩击痛及肿块等;触摸有无肿大的浅表淋巴结及其他部位潜在的肿块。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取患者静脉血,检查红细胞、血红蛋白、白细胞、白细胞分类计数及血小板数量等,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数量升高,可提示合并感染。
甲状腺功能检查
若甲状腺相关眼病引起的眼眶疼痛,往往要完善甲状腺功能检查,甲状腺素T3、T4升高,促甲状腺激素TSH降低通常提示甲状腺功能亢进。
病原体培养
病原体培养是明确感染病原体的检查,一些炎症性疾病如筛窦炎额窦炎上颌窦炎等感染引起的炎症可通过分泌物培养明确病原菌,完善检查后可使用病原体敏感的抗生素进行治疗。
影像学检查
B超检查
是常用的影像学筛查手段,具有无创、无放射性、便捷等优势,可用于发现眼部组织或眼外肌的炎症情况,通过声像图改变也可发现肿瘤、脓肿等。
X线显像
X线显像是以X线为能量穿过人体,可以观察眼眶和其周围的骨骼改变,进而推测病变性质和位置,可以作为初步的检查手段,但不如CT和MRI对病灶的观察更加全面。
CT检查
若合并眼部异物、肿物,眼部外伤史,可完善眼眶、颅脑CT检查,同时CT可初步了解肿瘤位置、大小等,也可了解有无脓肿形成、炎症范围等,CT血管造影可了解肿瘤的血管分布情况。
MRI检查
MRI检查对于软组织和微小病变更敏感,对骨结构的显示则受到限制,颅脑、眼眶等部位由于结构精细、复杂,MRI检查较为常用。可发现炎症改变,了解肿瘤与周围组织关系等。
病理学检查
若是肿物引起的眼眶疼痛,眶前部可触及的病变通过皮肤切口取组织标本,对于眼眶深部的病变,可以在影像学引导下的针吸或针切活检,往往在手术后,都会行组织病理学检查,该检查可明确肿瘤诊断,为鉴别囊肿、炎症改变及肿瘤等提供依据。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注意用眼卫生
注意劳逸结合,避免熬夜及过度用眼,平时注意用眼距离、用眼时间,用眼的环境光线,不要在黑暗的环境中玩手机。
应注意对眼部的保护,避免眼部受伤,避免用脏手揉眼睛。
日常护理
平时应避免头面部受寒冷刺激,注意头面部保暖,预防感冒。
多吃蔬菜、水果、谷物,尽量避免咖啡、香烟、汽水等刺激物摄入,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同时避免压力过大,保持身心愉悦。
专业治疗
眼眶疼痛切忌自行用药治疗,应第一时间至医院就诊,查明原因。医生在明确诊断后,会根据病因、症状和发病程度来选择治疗方式,以下仅列举部分常见治疗手段。
对症治疗
由眼部炎症引起的眼眶疼痛,除了抗炎治疗,应避免对炎症部位进行按摩,若没有眼部外伤,可以适当冷敷,减少炎性因子渗出。
副鼻窦炎引起的眶周疼痛可以采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减少炎性分泌物对眶周组织的刺激,进而缓解疼痛。
青光眼引起的眼眶疼痛,可以通过手指按摩眼球的方法来缓解眶周疼痛,在药物无法控制眼压的情况下,可以行紧急前房穿刺放房水,进而减轻眶周疼痛。
单纯神经性因素引起的眶周疼痛可以采用热敷眼部、按摩眼周穴位、针灸疗法、封闭治疗、神经阻滞治疗等方法缓解疼痛,剧烈疼痛也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止痛药物,如双氯芬酸钠、布洛芬等。
对因治疗
炎症
应在医生指导下控制原发病灶的炎症,使用抗生素、非甾体类药物等抗炎抗感染,症状可在炎症消退后缓解。
青光眼
应通过降眼压眼药(盐酸卡替洛尔眼液、布林佐胺眼液等)、口服药物(乙酰唑胺片等)或手术的方式控制眼压。
眼眶外伤
外伤原因很多,处理方法也不尽相同,总的原则为及时判断外伤情况,紧急处理伤口,包括止血、清创缝合、手术等方式。
屈光性疾病
可通过佩戴眼镜、视觉训练、手术等方式治疗,恢复正常视觉后,可改善由异常视觉引发的眼眶疼痛。
单纯神经痛
排除其他原因引发的疼痛,考虑为单纯性神经痛,可采取营养神经的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片等药物治疗。
肿瘤
肿瘤引起的眼眶痛需要行手术治疗,可配合放疗、化疗、靶向药物治疗等,良性肿瘤预后较好,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血管性疾病
可采取介入、药物等治疗方式,具体治疗方式应根据不同病因制定。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