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盲袢综合征
概述
盲襻综合征是指小肠内容物在肠腔内停滞过久,细菌过度繁殖所引起的以腹泻、贫血、吸收不良和体重减轻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综合征。本病由小肠狭窄、憩室、神经功能失调、硬皮病等引起,在胃切除、胃肠吻合术后导致盲襻或盲袋形成并发生淤滞所致。本病以手术治疗为主。
病因
正常人小肠上段存在细菌,但不会致病。当进入小肠的细菌数量增多,肠腔内细菌清除延缓及免疫功能减退时可引起本病。小肠内的细菌过度繁殖可损伤小肠黏膜,降低肠道对营养素的吸收,消耗大量的维生素B12,造成维生素B12缺乏。另外,细菌可将结合性胆盐分解为非结合性胆盐,影响脂肪微粒的形成,减少脂肪物质的吸收,刺激肠蠕动,造成脂肪泻和水泻。
症状
1.胃肠道症状
本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腹泻,包括脂肪泻和水泻,伴有腹胀、腹痛、恶心、呕吐。由于食物分解过度,造成粪便多且恶臭。偶因肠襻黏膜糜烂、溃疡形成而引起消化道出血、穿孔。
2.消化吸收不良
患者因维生素B12吸收不良、消耗过大,常引起高色素性大细胞贫血;也可因铁吸收障碍出现低色素性小细胞贫血。还因各种维生素吸收障碍引起夜盲症、口角炎舌炎、糙皮病、低钙性搐搦及骨质软化等。由于消化吸收的障碍,可致低蛋白血症及体重减轻。
3.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可出现步态不稳、深部感觉受损、共济失调肌张力异常等神经系统症状。
检查
1.X线检查
腹部平片可见肠管扩张。小肠造影显示从吻合口逆行进入旷置肠管的钡剂,另有钡剂通过狭窄部位逆行进入旷置的近端肠管,然后再由顺蠕动将钡剂推入吻合口远端,或逆蠕动到吻合部位。
2.超声检查
可探及原结肠病变部位及其近端肠管的扩张。
3.血、尿、便常规检查。
4.小肠抽吸液检查
取小肠液作细菌培养,细菌总数超过100000/立方毫米,即提示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小肠液中非结合性胆汁酸的测定,常为阳性。此外还可测定小肠液中挥发性脂肪酸,若乙酸>0.8mmol/L,丙酸>0.1mmol/L,丁酸>0.01mmol/L,可提示本征。
5.尿排泄物测定
蛋白质在肠内被细菌分解,患者尿中排泄量隨之增加。
6.呼吸试验
盲襻内繁殖的细菌能把14C标记的甘氨酸从胆盐中分解出来并吸收,经过代谢变为14CO2,再运送到血液中,经肺呼出。在口服14C标记的甘氨酸后4小时,可在呼吸气中出现。患本征时14CO2的排出可较正常人高10倍。
7.X线造影或CT检查
可显示出盲襻狭窄、瘘管等小肠病变,以便于诊断。
诊断
诊断主要依靠小肠内容物培养或呼气试验。任何缓慢发生的腹泻、脂肪泻、体重减轻、大细胞性贫血患者,尤其是老年人或有腹部手术史的患者在鉴别诊断时要考虑小肠细菌过度生长。X线胃肠造影示憩室、盲袢、瘘管等解剖或功能异常。纤维小肠镜和活检对病因诊断有一定帮助。
鉴别诊断
1.粘连性肠梗阻
有回结肠吻合术的病史,腹痛、腹胀、呕吐及肛门停止排气、排便的临床表现,腹部平片有小肠液气平面可资鉴别。
2.吻合口狭窄
回肠近端与大肠吻合口如有狭窄,临床表现为腹痛、腹胀等不同程度的肠梗阻的症状。但腹部平片示肠管无旷置、无扩张。小肠造影提示钡剂通过吻合口困难,区别不难。
治疗
盲襻综合征的治疗可分为内科治疗及外科治疗两部分。
1.内科治疗
包括抗生素治疗和支持治疗。本病的抗生素治疗很重要,由于感染的细菌较为复杂,应根据病原菌培养的结果来制定治疗方案,以避免形成耐药菌株。营养支持治疗仍重要,肠黏膜因感染受损而致吸收障碍,恢复过程缓慢,必要时由肠外途径给予补充。除糖、脂肪、蛋白质外,还应补充各种维生素、铁剂、钙剂等。
2.外科治疗
首先对于小肠解剖结构异常者,通过手术予以纠正。切除盲襻或狭窄部位,以消除小肠淤滞、解除发病的诱因。在毕氏Ⅱ式手术后发生本病者,可将毕氏Ⅱ式手术改为Ⅰ式手术。改回结肠吻合的逆蠕动为顺蠕动。肠襻式吻合者,可拆除后掉转缝合方向。双端吻合者,将近端回肠与结肠吻合口拆除,封闭结肠吻合口,在远端回肠与结肠吻合的远端5cm左右的结肠上行回结肠吻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