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
概述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而导致的慢性肝脏疾病
可有乏力、头晕、食欲减退、厌食油腻、尿黄、肝区不适等症状
本病由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引起
采取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定义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简称慢性乙型肝炎或慢性乙肝,是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持续感染超过6个月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以肝脏发生不同程度炎症坏死和(或)肝纤维化为主要表现。
发病情况
据估计,2019年我国一般人群HBsAg阳性流行率为5%~6%,慢性HBV感染者约7000万例,其中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约2000万~3000万例。
病因
致病原因
由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引起,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和HBV感染者为主要传染源。
传播途径
血液传播
输血、手术、血液透析、器官移植等医疗操作,共用剃须刀、扎耳洞、文身等均可导致HBV从破损的皮肤或黏膜传播。
母婴传播
HBV感染的母亲可将病毒传播给新生儿。
在我国实乙型肝炎疫苗联合乙型肝炎免疫球蛋白的免疫计划,以及抗病毒药物应用以后,母婴传播基本可被有效阻断。
性传播
唾液、汗液、精液、阴道分泌物和乳汁中均含有HBV,与HBV感染者发生无防护的性接触时可传播。
易感人群
人群普遍容易感染,以下人群发病风险增高。
乙肝病毒e抗原(HBeAg)阳性、HBV DNA高水平母亲的新生儿。
注射毒品者或使用免疫抑制剂治疗者。
反复接受过输血者。
接受血液透析者。
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者、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IV)感染者。
HBsAg阳性者的家庭成员。
有接触血液或体液职业危险的卫生保健人员和公共安全工作人员、囚犯。
没有接种乙型肝炎疫苗的糖尿病患者。
与HBV感染者进行无保护性接触的人,尤其是有多个性伴侣者。
共用未经严格消毒的工具,如修足、文身、扎耳洞、医务人员工作中的意外暴露、共用剃须刀和牙具等。
症状
主要症状
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后可以没有任何症状,症状轻重并不能很好反映慢性乙肝的严重程度,需要结合血液和病理等检查对病情轻重进行客观评价,并综合判断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
慢性乙肝患者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
严重者可有明显或持续的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厌食油腻、右上腹部不适、全身皮肤黏膜瘀斑或出血等症状,还可出现肝病面容肝掌蜘蛛痣、脾脏肿大等。
肝病面容,表现为面部和其他暴露部位皮肤黑黄、晦暗无光泽。
肝掌,表现为手掌大、小鱼际片状充血,呈红色,压之可变白。
蜘蛛痣,常见于面颈、上胸部、上肩部及上肢,形似蜘蛛,按压中心红点后消失。
疾病发展为肝硬化者还可出现腹胀、腹部膨隆、呕血、黑便等。
并发症
脂肪肝
可无症状,或表现为右上腹不适、乏力、食欲减退等。
肝硬化
常表现为慢性肝病面容,出现肝掌、蜘蛛痣,可有腹水、上消化道出血等表现。
乙肝相关性肾炎
可表现为急性或慢性肾炎,可有水肿、高血压、泡沫尿、血尿、管型尿血清尿素氮及肌酐升高等表现,晚期可出现尿毒症。
就医
就医科室
感染内科
慢性乙肝患者,需要定期到医院就诊,评估病情状态,决定是否抗病毒治疗。
如果出现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消化内科
出现乏力、易疲劳、食欲不振、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部不适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出现剧烈腹痛、呕血、黑便、意识模糊等症状,建议立即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观察有无大便发黑、呕血情况,如有可以拍照留存,供医生参考。
穿着宽松衣物,方便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乏力、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是否有手掌大小鱼际变红?
刷牙时是否会有牙龈出血?皮肤上是否有小出血点?
是否有呕血、黑便等?
这些症状出现多久了?
病史清单
有无输血、献血史?
有无不洁注射史?
亲属中有无乙肝患者?
是否接种过乙肝疫苗
是否有糖尿病、尿毒症等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肝功能、凝血功能、甲胎蛋白(AFP)、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检查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B超、腹部CT等。
病理学检查:肝组织穿刺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保肝药物:甘草酸制剂、双环醇等。
抗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密切接触过患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的人。
曾经输过血,或接触过血制品。
曾经患过乙型病毒性肝炎
临床表现
症状
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等症状。
体征
可有肝掌蜘蛛痣、肝区叩痛、肝脾肿大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进展至肝硬化期伴脾功能亢进时可出现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减少
血生化检查
慢性肝炎和肝硬化时ALT轻中度升高,而肝细胞损伤较重时AST也有升高。
需注意的是,ALT正常范围仍然可能疾病进展,需要专科医师进行综合评估。
凝血功能
凝血酶原缺乏、凝血因子合成障碍时可有凝血异常。
甲胎蛋白(AFP)
AFP是筛查肝细胞癌的常规方法。AFP升高时不能排除发生其他肝脏疾病,此时应进一步检查明确诊断,动态监测更有意义。
影像学检查
腹部B超
是最常用的肝脏影像学检查方法,能发现肝内占位性病变、有无腹水等,同时对肝硬化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腹部CT
更利于鉴别肝脏占位性病变。
肝脏瞬时弹性成像检测
是一种无创检查,方便、快捷,还能多次重复的检查。
可评估肝脏硬度值,能够识别进展期肝纤维化以及早期肝硬化。
同时可以进行脂肪肝程度评估。
病原学检查
HBsAg与抗-HBs
成人感染HBV后首先出现HBsAg,阳性提示当前有HBV感染。
抗-HBs阳性见于既往感染、乙肝恢复期或接种过乙肝疫苗后,此时机体对HBV有免疫力。
HBeAg与抗-HBe
HBeAg出现略晚于HBsAg,阳性表明病毒复制活跃且有较强的传染性。
HBeAg阴性、抗-HBe阳性时表明传染性降低。
抗-HBc
高水平的抗-HBc IgG常与HBsAg同时存在,反映当前有感染。
低水平的抗-HBc IgG常与抗-HBs同时存在,表示过去曾感染。
HBV DNA
乙型肝炎病毒DNA检测能更准确反映慢性乙肝病毒感染者病毒复制的水平,以及传染性强弱,还可以帮助判断疾病进展风险,是否需要进行抗病毒治疗,抗病毒治疗以后效果评价,以及母婴阻断治疗决策等。
病理学检查
慢性HBV感染者进行肝组织学检查的主要目的是评价肝脏炎症坏死及纤维化程度、明确有无肝硬化并排除其他肝脏疾病,个别情况下还可进行治疗决策。
鉴别诊断
药物性肝损伤
相似点:都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不同点:药物性肝损伤患者常有使用肝损伤药物的病史,停药后肝功能多可恢复。
酒精性肝病
相似点:都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不同点:酒精性肝病患者有长期饮酒史。
脂肪肝
相似点:都可有乏力、厌食油腻、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不同点:可以通过乙肝病毒检测、超声检查来加以鉴别。
自身免疫性肝炎
相似点:都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不同点: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多有相关自身抗体常阳性。
慢性丙型肝炎
相似点:都可有乏力、易疲劳、食欲下降、厌食油腻、肤色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
不同点:通过血清学和病毒核酸检查进行鉴别。极少数患者同时感染乙型和丙型肝炎病毒。
治疗
治疗目的:近期目的是充分抑制病毒复制,减轻肝组织炎症,改善肝脏功能。长期目的是减少肝炎发作,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为肝硬化或肝细胞癌,提高患者存活率,改善生存质量。
治疗原则:最根本的治疗方法是以抗病毒治疗为主的综合治疗。
一般治疗
适当休息,病情较重者应卧床休息。
均衡营养,避免饮酒。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病毒治疗
α-干扰素(INF-α)
包括普通α-干扰素(INF-α)和聚乙二醇α-干扰素(Peg IFN-α)。
若存在以下情况,则不宜使用α-干扰素治疗
血清胆红素≥正常值上限2倍。
失代偿性肝硬化。
重要器官病变(严重心肾疾患、糖尿病等)。
短期内有妊娠计划者或孕妇。
使用α-干扰素常见的不良反应包括发热、寒战、头痛、肌肉酸痛和乏力等流感样综合征,可在注射干扰素的同时服用非甾体抗炎药(如布洛芬)缓解相关症状。但若出现严重精神异常或甲减、甲亢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应及时就医治疗。
核苷(酸)类似物
目前指南推荐使用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富马酸替诺福韦酯恩替卡韦和艾米替诺福韦。
不恰当的停药易导致病毒反弹,病情加重。
富马酸替诺福韦酯:年长者、长期服用时可能导致肾损伤、低磷性骨病,应定期监测肌酐清除率和血清磷水平。
恩替卡韦:用药前、后2小时不进食。
抗炎、抗氧化治疗
非特异性护肝药:维生素类、还原型谷胱甘肽
降酶药:甘草酸制剂、水飞蓟素类及双环醇等。
免疫调节
胸腺肽或胸腺素具有增强非特异性免疫功能。
抗纤维化
慢性乙肝患者存在明显肝纤维化或肝硬化时,可在抗病毒治疗基础上联合使用抗纤维化药物,如安络化纤丸复方鳖甲软肝片、扶正化淤胶囊等。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出现失代偿期肝硬化、肝功能衰竭的患者可考虑行肝移植手术。
预后
建议早期积极抗病毒治疗,大部分慢性乙肝患者通过积极治疗,包括抗病毒治疗、抗炎、抗纤维化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进展,降低肝硬化发生和进展。但是,一旦进展为肝硬化失代偿期肝细胞癌,则预后不佳。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三餐规律、少食多餐,严禁暴饮暴食,维持适宜体重。
均衡饮食。
严格禁酒,避免服用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
严禁摄入霉变食物、不合格饮水等。
生活管理
保持规律作息,避免熬夜和疲惫。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运动,每次运动的时间不要过长,不感到疲劳即可。
出现乏力、发热等症状时,最好卧床休息,等身体逐渐恢复后再下床活动。
不要与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患者共用剃须刀、指甲钳等物品,避免接触其血液。
心理支持
慢性乙型病毒性肝炎治疗周期长,需要有客观的认识,保持乐观心态并坚持治疗。
病情监测
慢性乙肝患者无论有无症状,均需定期检查肝生化指标、病毒复制水平、B超、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
出现乏力、易疲劳、腹胀、皮肤变黄、右上腹不适等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并发肝硬化者应注意有无呕血、黑便等症状。
家属应注意患者有无性格改变、智力下降甚至意识不清等表现。
随诊复查
慢性HBV携带状态和非活动性HBsAg携带状态建议每6个月复查血常规、肝生化、乙肝两对半(HBsAg与抗-HBs、HBeAg与抗-HBe、抗-HBc)、HBV DNA定量、AFP、肝脏超声和肝脏瞬时弹性成像等,以评估慢性乙肝病情进展情况及治疗效果。
慢性乙肝患者3~6个月检查上述指标。
接受抗病毒治疗的乙肝肝硬化患者每3~6个月检查上述指标。
未接受治疗的肝硬化患者需每3个月检测,必要时行腹部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肝细胞性肝癌。
预防
注射乙型病毒性肝炎疫苗是最有效的预防措施。
如果要接受打耳钉、文身、注射等可能会损伤皮肤、黏膜的操作,应当去正规场所,规范的消毒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不与他人共用水杯、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
清理卫生情况不明的个人用品时,戴好手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