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慢性肝炎
概述
除病毒性肝炎外,其他不传染
病毒感染、长期饮酒、自身免疫异常、药物等引起
针对病因治疗,抗炎、抗纤维化治疗
经早期积极治疗预后较好
定义
慢性肝炎是指病程超过6个月的肝脏慢性炎症性疾病。
在我国,常见的慢性肝炎包括慢性乙型肝炎、慢性丙型肝炎酒精性肝炎、脂肪性肝炎等。
临床上可表现为肝功能持续性异常,有相应的症状、体征和肝生化检查异常,也可以无明显临床症状,仅有肝组织的坏死和炎症。
病程呈波动性或持续进行性,如不进行适当的治疗,部分患者可进展为肝硬化。
发病情况
在我国,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的阳性率约为5-6%。
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HBV持续感染,HBsAg和/或HBV-DNA阳性大于6个月,导致了肝脏的慢性炎症。CHB患病人群约2000-3000万。
在我国,丙型肝炎病毒(HCV)抗体的阳性率约为0.6%。HCV感染者约1000万。
酒精性肝病患病率为0.50-8.55%。
非酒精脂肪性肝病(NAFLD)患病率为6.3-45%。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乙型肝炎
乙型肝炎持续感染,持续破坏肝组织,造成慢性乙型肝炎。
HBV传播途径包括血液传播、母婴传播和性传播。
慢性丙型肝炎
丙型肝炎病毒感染容易慢性化,导致慢性丙型肝炎
HCV主要经血液传播,途径包括经输血传播、经破损的皮肤黏膜传播和经性接触传播。
酒精性肝炎
大量饮酒会导致肝脏组织学损害,与饮酒量和饮酒时间有关。
酒精性肝病的诊断标准为长期饮酒大于5年,男性折合乙醇量每天大于40g,女性折合乙醇量每天大于20g。
脂肪性肝炎
多种易感因素会导致肝脏脂肪变,进一步发展为脂肪性肝炎。
药物毒物
药物、毒物可以引起肝损伤,其中6-20%可发展为慢性药物性肝病。
常见西药包括抗结核药、抗风湿病药、化疗药等;中药包括雷公藤、土三七何首乌等;毒物包括毒蕈、四氯化碳等。
自身免疫异常
机体的免疫应答异常,产生针对肝细胞自身的抗体,导致了肝损伤。
遗传代谢异常
铁代谢障碍导致的血色病、铜代谢障碍导致的肝豆状核变性等遗传代谢性肝病会造成持续性的肝损伤。
发病机制
慢性乙型肝炎
HBV一方面通过细胞膜上的受体蛋白进入肝细胞内,直接损伤肝脏细胞,另一方面激活机体的免疫反应,进一步加重肝组织的损伤。
HBV入侵肝细胞之后,双链环状DNA会形成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cccDNA难以被人体彻底清除,是导致HBV慢性感染的重要原因。
HBV慢性感染的机制还包括宿主免疫功能减弱和病毒免疫逃逸。
慢性丙型肝炎
HCV感染慢性化的机制与HBV相似,与病毒宿主的免疫应答异常、病毒变异和免疫逃逸相关。
酒精性肝炎
乙醇的中间代谢产物乙醛、活性氧,不仅可以直接损伤肝细胞,而且可以诱导细胞和体液免疫反应,攻击肝细胞。
长期大量饮酒会使肝脏血管收缩,入肝血流减少,而酒精代谢需氧增多,导致肝脏缺氧环境,进一步损伤肝功能。
大量饮酒会引起肠道菌群失调,肠道的屏障功能受损,造成内毒素血症,加重肝损伤。
脂肪性肝炎
高脂血症、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等易感人群,发生胰岛素抵抗,引起肝细胞脂质过量沉积,是对肝脏的“第一次打击”。
肝细胞进一步发生氧化应激和脂质过氧化反应,引起肝细胞炎症反应、肝星状细胞激活,严重时发生肝细胞坏死,是对肝脏的“第二次打击”。
症状
主要症状
部分患者长时间内可以没有任何症状。
症状大多没有特异性,轻重不一。
主要表现为食欲差、厌油、恶心、呕吐、消瘦、乏力、精力下降、尿色加深、肝区疼痛
并发症
肝硬化
肝脏慢性炎症持续进展,发生了弥漫性纤维化,肝脏再生结节和假小叶形成,进展为肝硬化阶段。
肝功能明显减退,出现腹水、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出血等门静脉高压表现。
肝衰竭
慢性肝病的基础上,会发生急性的肝功能衰竭
患者消化道症状加重,出现极度乏力、明显厌食、腹胀、恶心、呕吐。
皮肤巩膜黄染加深,进行性加重。
出血倾向明显。
肝性脑病
肝功能严重不全和门体分流异常,导致氨等物质代谢紊乱,从而引起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出现轻重程度不同的神经精神异常,包括焦虑、淡漠、健忘、嗜睡、言语不清、昏迷或行为异常等表现。
就医
就医科室
消化内科
有食欲差,乏力,皮肤巩膜发黄,尿色加深,肝区痛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于综合医院的消化内科。
肝病科
也可以就诊于传染病专科医院的肝病科。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持续时间及之前诊治的相关信息,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既往诊治的病历资料和检查结果,尤其是肝功能、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腹部超声或腹部CT。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乏力、精力下降吗?
食欲好吗?厌油吗?
肝区疼吗?
大便、小便的颜色正常吗?
有腹胀、腹部膨隆、双腿肿?
有鼻腔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点瘀斑吗?
症状持续时间是否超过了半年?
是否反复发生症状?
近期症状有没有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发现乙肝表面抗原阳性?
是否发现丙肝抗体阳性?
转氨酶升高水平多少?
以往肝脏超声或CT检查有异常吗?
家里有人患慢性肝病、肝癌吗?
是否有输血、静脉吸毒史?
是否接受了HBV、HCV抗病毒治疗?
长期大量喝酒吗?
是否长期接触有毒有害物质?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病毒性肝炎标志物、肝肾功能、凝血功能等。
影像学检查:腹部超声、腹部CT、磁共振检查、肝瞬时弹性成像。
肝脏穿刺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保肝药:护肝片、水飞蓟宾、双环醇等。
病毒药物:替诺福韦恩替卡韦干扰素等。
抗菌药物:头孢呋辛、阿莫西林、头孢他啶等。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可能存在以下病史:
有乙型肝炎、肝癌的家族史。
有输血或吸毒史。
长期大量饮酒史。
近期服用过保健营养品、中草药。
临床表现
症状
食欲差,明显乏力,精神不佳。
肝区或右上腹疼痛。
皮肤眼睛明显发黄、尿色加深。
皮肤瘀点瘀斑、牙龈出血、鼻黏膜出血
腹部膨隆、腹痛、腹胀、尿量减少、双下肢水肿。
体征
部分患者可出现肝区压痛、脾大、皮肤巩膜黄染等体征。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
了解有无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减少
白细胞总数、分类及炎症指标能辅助判断是否合并感染。
生化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的增高可反映肝细胞的损伤。另外γ-谷氨酰转肽酶、血清碱性磷酸酶、胆汁酸等数值也可辅助判断肝脏储备情况,判断疾病严重程度等。
血清白蛋白、球蛋白降低,也可反映肝脏合成蛋白的能力下降,也可辅助判断肝脏功能的损害。
血清胆红素的数值可辅助判断是否存在黄疸
凝血功能
肝功能异常,肝脏合成能力下降,可导致凝血时间延长。
病毒性肝炎标志物
HBV感染的血清学标志物又称为“乙肝两对半”,包括 HBsAg、抗-HBs、HBeAg、抗-HBe、抗-HBc五项。
HBsAg 阳性提示HBV感染,抗-HBs是保护性的抗体。
不同的阳性组合,提示不同的感染阶段和传染性的高低。
HCV抗体阳性,提示既往或现症感染。
病毒遗传物质检测
乙肝病毒(HBV-DNA)、丙肝病毒(HCV-RNA)反映病毒的复制水平及传染性高低。
影像学检查
腹部超声
超声检查简便,无创伤、可重复多次检查,是肝脏检查常用的方法。
腹部CT
可进一步观察有无肝内胆管扩张、胆管结构有无中断、有无占位性病变等。
肝穿刺活检病理检查
肝穿刺活检是评估患者肝脏损害程度的金标准,包括炎症分级与纤维化分期两个方面。
肝瞬时弹性成像
是一种无创检查,可用于慢性肝炎患者肝脏纤维化程度评估。
鉴别诊断
不同病因导致的慢性肝炎需要相互鉴别,难以通过病史和症状区分,需要根据上述化验检查来鉴别诊断。
慢性胃炎
相似点:都可以表现为食欲差、厌油、恶心、呕吐、胃胀。
不同点:慢性胃炎化验肝功能正常,彩超肝脏无慢性损伤影像改变。无肝炎病毒感染标志物异常。
慢性胆囊炎
相似点:都可以表现为肝区不适,厌食油腻等,症状。
不同点:慢性胆囊炎彩超显示有慢性胆囊炎改变,肝脏影像正常。化验肝功通常为正常。
治疗
治疗目的:减轻肝细胞炎症坏死,避免病情持续进展。
治疗原则:针对病因治疗,保护肝脏功能,预防肝纤维化、肝硬化。
一般治疗
充分休息,避免繁重劳动。
严格戒酒。
控制体重。
避免服用非必要的药物。
正规医院就诊,不要听信所谓的偏方灵药。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保肝药物
保护肝脏细胞,促进肝细胞再生。常用保肝药物有以下类型:
解毒剂:还原型谷胱甘肽
降酶抗炎类:甘草酸类,可改善组织学和降酶。
退黄利胆类:腺苷蛋氨酸,可防治胆汁淤积。
肝细胞保护剂:水飞蓟素,可稳定肝细胞膜。
膜修复剂:多烯磷脂酰胆碱,可促进肝细胞膜再生。
微循环改善剂:前列地尔,可增加肝脏血供。
抗病毒药物
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核苷类药物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丙酚替诺福韦酯等,干扰素类如聚乙二醇干扰素、普通干扰素等。
丙型病毒性肝炎常用阿舒瑞韦西美瑞韦、达拉他韦、来迪派韦、索磷布韦
可抑制病毒复制,减少传染性,改善肝功能。对于病毒载量高、无禁忌证的情况应积极进行抗病毒治疗。
免疫调节药物
对于自身免疫性肝炎的患者需要积极进行治疗。
常用的药物有泼尼松、硫唑嘌呤、布地奈德吗替麦考酚酯他克莫司等。
长期使用糖皮质激素类的患者,需要注意检测骨密度,预防骨质疏松等发生。使用硫唑嘌呤等免疫抑制剂的患者需要监测血常规,预防感染等。
其他
目前脂肪性肝炎、酒精性肝炎均没有特效药。
脂肪性肝炎的治疗主要是使用降糖药、降脂药、控制饮食及增加运动等方式。
酒精性肝炎患者需要严格戒酒、加强营养支持治疗。
药物性肝病通过停用可疑肝损伤的药物,大多可以改善。
自身免疫性肝炎需要进行免疫抑制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脂肪性肝炎患者早发现、积极治疗,多数可以逆转。
酒精性肝炎患者通过严格戒酒、及时治疗,大多可以恢复。如果不戒酒,可以发展为酒精性肝硬化
药物性肝病患者停用可疑肝损伤的药物,大多可以改善。胆汁淤积型容易慢性化,病死率大约为7.8%。
自身免疫性肝炎患者预后的差异较大,肝功能指标缓解后预后比较好,10年总体生存率80-93%。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进食好消化、高维生素的清淡食物。
饮食宜清淡,多吃豆类,鱼类,蔬菜,水果等含有大量维生素的食物。
避免食用粗糙坚硬的食物,以及油炸、辛辣的食物。
定时定量进餐,细嚼慢咽。
生活管理
戒烟戒酒。
停止不合理的药物,避免加重肝损伤
避免繁重体力劳动。
保障充足的营养摄入和睡眠。
心理支持
保持积极良好的心理心态。
病情监测
坚持针对病因的治疗,保护肝脏功能,减少慢性肝炎发展为肝硬化。
需要定期消化内科门诊复查,监测效果及调整用药。
慢性乙型肝炎直接抗病毒治疗48周,若HBV-DNA>2×103IU/ml需调整治疗。
HCV抗病毒治疗终点是治疗结束后12或24周,血清HCV-RNA≤15 IU / ml或检测不到。
随诊复查
定期随诊复查对慢性肝炎患者尤为重要,切记按时复查,及时调整用药。
HBV无症状携带者建议每6至12个月进行血常规、生化、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弹性检测,必要时肝组织穿刺活检。如果符合抗病毒指征,及时开始抗病毒治疗。
乙型病毒性肝炎NAs抗病毒治疗的患者每3至6个月复查血常规、生化、HBV-DNA定量、乙肝两对半、甲胎蛋白、腹部超声和肝弹性检测,早期筛查肝癌。服用TDF的患者,每6至12个月检查血磷、肾功能。
预防
慢性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控制传染源:病毒性肝炎患者及病毒携带者均是传染源。甲型、戊型病毒性肝炎经消化道传播,急性期需进行隔离。乙型、丁型及戊型病毒性肝炎患者需及时抗病毒治疗,减少传播风险。
切断传播途径:保持环境、个人卫生,做好粪便、水源的管理,性交时使用安全套,严格对餐具、理发等物品进行消毒,使用一次性注射器。
保护易感人群:避免接触急性期肝炎的患者,新生儿和儿童需要进行疫苗注射。鼓励高危人群接种疫苗。
慢性非病毒性肝炎的预防
戒酒。
控制体重,避免超重及肥胖。
避免使用不必要的药物,尤其是确定对肝脏有损伤的药物。
不服用未经专业医师指导的偏方及中药汤剂。
注意餐饮卫生及手卫生,不食生水、生食及半熟品。
不到无正规资质的店铺进行纹身、打耳洞等有创操作。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