慢性病
概述
慢性病指起病时间长,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
可表现为头晕、头痛、胸闷、胸痛、心悸、消瘦、多尿、呼吸困难等症状
病因复杂,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
可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肾脏替代治疗等
定义
慢性病,全称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不是特指某种疾病,而是对一组起病时间长,缺乏明确病因证据,一旦发病即病情迁延不愈的非传染性疾病的概括性总称。
分类
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病率、致残率、死亡率高,是我国乃至全球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重大慢性病。
主要包括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
恶性肿瘤
主要包括肺癌、乳腺癌、肝癌、胃癌、食管癌、结直肠癌等。
糖尿病
目前在世界范围内,糖尿病患病率、发病率急剧上升,是患病率增长速度最快的慢性病。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是一种重要的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发病率高,病史长,病死率高。
支气管哮喘是以慢性气道炎症为特征,最常见的慢性疾病之一。
慢性肾脏病
在我国,慢性肾脏病是患病率较高的常见慢性疾病。此外,慢性肾脏病还是心脑血管疾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发病情况
慢性病是导致死亡和残疾的主要原因,约占全世界死亡人数的60%。
病因
致病原因
慢性病的病因复杂多样,主要包括遗传因素、感染因素、免疫异常、环境因素、心理因素等。
遗传因素
约60%高血压患者有家族史。
恶性肿瘤(如乳腺癌、肝癌等)、糖尿病、哮喘等均具有家族集聚现象。
感染因素
免疫异常
糖尿病,尤其是1型糖尿病,与体液免疫及自身免疫相关。
环境因素
长期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工业废气、砷、镉、铬、镍、石棉等)。
心理因素
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者发生高血压的可能性较大。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一个及以上慢性病危险因素者,为慢性病的高危人群。
吸烟,是诱发多种慢性病的独立危险因素,可诱发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增加心血管疾病发生风险;还可增加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及肺癌等疾病的发生率。
长期饮酒,可增加糖尿病发生率、诱发高血压及心血管疾病。
超重及肥胖,可增加高血压发生风险及脑卒中、冠心病等心脑血管类慢性病的发生率。
缺乏体育锻炼,可诱发心血管疾病(如冠心病)的发生。
症状
主要症状
慢性病种类较多,其症状主要与具体疾病类型有关,以下仅针对常见疾病简单介绍。
心脑血管疾病
高血压常见症状有头晕、头痛、疲劳、心悸等,也可出现视物模糊、鼻出血等较重症状。
冠心病可表现为胸闷、胸痛、心悸等,还可伴有乏力、头晕、烦躁等症状。
恶性肿瘤
糖尿病
主要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还可出现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支气管哮喘典型症状为发作性伴有哮鸣音的呼气性呼吸困难。
慢性肾脏病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出现头晕、头痛、心悸、胸闷、胸痛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心血管内科就诊。
肿瘤内科
出现消瘦、乏力、体重下降、低热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肿瘤内科就诊。
内分泌科
出现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以及皮肤瘙痒、视物模糊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内分泌科就诊。
呼吸内科
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建议及时到呼吸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穿着宽松衣物就诊,方便全身体格检查。
可记录病情发展变化及特点,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出现头晕、头痛、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心悸、视物模糊、胸闷、胸痛、乏力等症状?
是否出现消瘦、体重下降(尤其近期体重下降明显)、低热、眼睑苍白等表现?
是否出现多尿、多饮、多食、皮肤瘙痒等症状?
是否出现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表现?
尿中是否出现泡沫?24小时尿量是多少?是否出现腰酸、夜尿增多、食欲减退等症状?
病史清单
日常生活中是否有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
是否有细菌感染(如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史?
是否长期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工业废气、砷、镉、铬、镍、石棉等)?
是否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或具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B超、CT检查、磁共振检查等。
其他检查:心电图、肺功能、冠脉造影、胃肠镜、穿刺活检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利尿剂: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抗血小板药物: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降脂药物: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等。
诊断
诊断依据
根据患者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以及其他相关检查可以诊断是否为慢性病。
病史
以下并非疾病诊断必需,但若有以下病史,可为疾病的诊断提供一定的参考意义。
具有长期吸烟、饮酒、缺乏锻炼等不良生活习惯。
有细菌感染(如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等)、病毒感染(如风疹病毒、腮腺炎病毒等)、真菌、支原体、衣原体等感染史。
长期接触粉尘及化学物质(如烟雾、工业废气、砷、镉、铬、镍、石棉等)。
从事精神紧张度高的职业,或具有抑郁、焦虑等心理因素。
临床表现
心脑血管疾病表现为头晕、头痛、言语障碍、肢体活动障碍、心悸、胸闷、胸痛、乏力等。
恶性肿瘤表现为消瘦、体重下降(尤其近期体重下降明显)、低热、眼睑苍白等。
糖尿病表现为多尿、多饮、多食和体重减轻或伴皮肤瘙痒等。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可慢性咳嗽、咳痰、气短或呼吸困难等症状。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了解患者有无发生血液系统异常。
当出现血红蛋白、红细胞压积和计数不同程度的下降,对肿瘤或慢性肾脏病出现贫血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尿液检查
主要包括尿常规、尿白蛋白/肌酐比值。
尿常规主要评估有无血尿、蛋白尿等,如出现异常,提示可能存在肾脏病变。
尿白蛋白/肌酐比值留取方便,有助于评价白蛋白尿的程度。
便潜血
了解患者有无发生消化系统出血。
当出现便潜血阳性,对消化系统肿瘤如胃癌、直肠癌等诊断有指导意义。
凝血功能
可用于评估患者有无发生血栓和栓塞的风险。
若检查出现凝血功能异常,有助于诊断及评估心脑血管疾病患者发生血栓和栓塞的风险。
血生化
主要包括肝功能、肾功能、心肌标志物、血脂、电解质等。
肝功能检查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可了解肝功能水平,对用药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当心肌标志物出现异常,通常提示心功能受损,对心血管疾病的诊断有指导意义。
血脂水平出现异常需及时治疗,以减少心脑血管疾病并发症的发生。
当慢性肾脏病时,可出现高钾、低钙、高磷等表现,电解质的检查有助于疾病的及时诊治。
空腹血糖
主要是了解血糖水平,对糖尿病的诊断及治疗具有指导意义。
糖化血红蛋白
糖化血红蛋白水平反映了近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有助于判断血糖水平及指导治疗。
血气分析
B型钠尿肽
可用于评估患者心功能情况。
若B型钠尿肽(BNP)升高,提示可能存在心力衰竭,有助于病情的评估。
肿瘤标志物
CEA有助于肿瘤疾病的诊断及病情变化的判断。
CA15-3是目前公认的对乳腺癌较为特异的肿瘤标志物之一,其有助于疾病的诊断。
CA19-9如果升高提示消化道肿瘤可能性大,对疾病的诊断具有指导意义。
CA72-4是胃癌的首选肿瘤标志物,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参考价值。
神经特异性烯醇酶(NSE)、细胞角蛋白19片段和胃泌素释放肽前体(ProGRP)检测或联合检测时,对肺癌的诊断和病情的监测有一定参考价值。
影像学检查
B超
肾脏B超可用于了解及提示肾脏病变情况。当肾功能损害时可出现双侧对称性缩小,肾皮质变薄,对疾病的进展阶段有一定的意义。
心脏彩超可用于了解心功能水平,对心血管疾病的病情判断有一定意义。
CT检查
CT检查可用于了解患者有无脑血管及呼吸系统疾病等。
若头CT检查发现异常,有助于脑血管疾病的诊断。
若肺CT检查发现异常,有助于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
磁共振检查
磁共振检查有助于了解恶性肿瘤的病情。
恶性肿瘤的早期,显示血管侵犯及肿瘤的分期方面优于CT。
其他检查
心电图、肺功能主要用于了解患者的心肺功能。
冠脉造影是诊断冠心病的“金标准”,对冠心病的现狭窄性病变的部位并估计其程度具有重要意义。
胃肠镜检查对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穿刺活检行病理检查是诊断肿瘤、肾脏疾病的金标准,对其预后的判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鉴别诊断
慢性病种类较多,属于一大类疾病,其症状主要与具体疾病类型有关,通常无法与具体疾病相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缓解症状,控制病情发展、预防和减少并发症等。
治疗原则:主要采取对症治疗,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和肾脏替代治疗等。
一般治疗
合理膳食,减少总热量及胆固醇摄入,合并有高血压或心力衰竭者应同时限制食盐,糖尿病患者需控制糖的摄入。
适当锻炼、减重,戒烟戒酒。
远离粉尘、化学物质等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钙通道阻滞剂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冠心病患者。
对药物成分过敏者禁用。可能会出现心率增快、面部潮红、头痛、下肢水肿等不良反应。
β受体拮抗剂
适用于不同程度高血压患者。
利尿剂
常用药物有氢氯噻嗪、呋塞米等。
适用于高血压合并肥胖、糖尿病、心力衰竭等患者,可与其他降压药联合应用。
用药期间避免出现电解质紊乱,用药不宜过快过猛,以免造成血容量不足、加重血液高黏滞倾向,诱发血栓栓塞;不良反应可见口渴、恶心、呕吐、乏力等。
ACEI/ARB类降压药
抗血小板药物
常用药物有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适用于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等心脑血管慢性病患者。
降脂药物
常用药物有阿托伐他汀、依折麦布等。
适用于血脂高、冠心病、缺血性脑卒中的患者。
使用过程中注意监测肝功能,对本品所含任何成分过敏者、活动性肝病患者、血清氨基转移酶持续超过正常上限3倍且原因不明者、孕期、哺乳期妇女禁用。不良反应包括便秘、消化不良、头痛、恶心、胸痛等。
降糖药物
阿卡波糖等口服降糖药适用于2型糖尿病,胰岛素糖尿病患者均适用。
对阿卡波糖过敏、妊娠期、哺乳期、慢性胃肠功能紊乱、严重的疝、肠梗阻、肾功能损害者禁用。
对胰岛素成份过敏、低血糖发作时禁用。
支气管扩张剂
对以上药物所含的任何成分过敏者禁用。其常见不良反应包括震颤、恶心、心悸、心率增快等。
肾脏替代治疗
预后
治愈情况
慢性病临床表现也各有不同,其预后也各有差异。
若病情控制稳定,如血糖、血压水平控制较好,预后相对较好;若病情较重,如恶性肿瘤,预后较差。
在大多数情况下,慢性疾病只能治疗,而不能治愈。
预后因素
慢性病的预后受多种因素影响,以下因素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未养成良好的生活方式,如长期吸烟、饮酒,高盐、高脂肪饮食。
缺乏锻炼,经常情绪激动、焦虑等。
血压、血糖水平长期控制欠佳。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低盐饮食,避免腌菜及腌制的肉制品等。高血压患者建议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6g,水肿时每日食盐摄入量小于3g。
低脂饮食,应少进富含饱和脂肪酸(动物油脂)的食物,而多吃富含多聚不饱和脂肪酸(如植物油、鱼油)及富含可溶性纤维(如燕麦、米糠及豆类)的食物。
避免摄入烟熏、油炸、烧烤类食物,适当增加维生素的摄入,如新鲜的蔬菜、水果,适量食用鱼、蛋、瘦肉类等。
生活管理
注意休息,适当运动。
避免劳累、熬夜,保证充足睡眠。
远离可以接触粉尘、化学物质的工作环境及生活环境。
心理支持
建议患者家属经常鼓励安慰患者,使患者减轻心理压力,稳定情绪,避免焦虑、抑郁,正确对待疾病,树立信心,积极配合治疗。
病情监测
注意每天监测血压、血糖水平并记录。
监测体重的变化,观察近期体重是否明显下降。
监测体温,观察是否出现持续低热。
监测24小时尿量,观察患者尿量是否显著增多或减少。
随诊复查
根据复查结果及时调整药物剂量,定期复诊可以及时了解病情变化,及早对症治疗,可延缓病情进展以及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不同慢性病用药时间有所不同,需根据医嘱定期复诊,复诊周期一般为1~3个月。
预防
慢性病病因复杂多样,很难有效预防,但通过以下健康的生活方式或行为等有助于降低发病风险。
低盐低脂饮食,适当运动。
戒烟戒酒,保持乐观、愉快的情绪。
注意个人卫生、及时增减衣物,预防感染。
积极控制高血压、糖尿病、血脂水平等。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