足跟干裂
概述
足跟部皮肤出现线状或不规则裂隙,可达真皮深处,常伴有皮肤干燥、角化过度等
寒冷、干燥等生理因素和角化型足癣、特应性皮炎、银屑病等疾病都可引起
足跟干裂经保湿、清洁等护理后长时间不能好转应及时就医
查明病因后对因治疗,针对不同症状对症处理,同时皮肤保湿、清洁是关键
定义
足跟干裂是指各种原因导致足跟的角质层增厚或皮肤干燥,皮肤弹性降低、脆性增加牵拉后出现裂口伴疼痛的症状。
常说的足干裂多指足跟干裂,常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疼痛、出血、瘙痒等不适,严重时可影响行走,影响日常生活与工作。
发生机制
感染、免疫炎症、外伤、皮肤失水、遗传等因素可引起皮肤细胞间的连接物质(桥粒、半桥粒、胶原纤维、弹力纤维等)发生结构破坏或丧失,从而使细胞出现分离,皮肤出现裂隙。
表现
足跟干裂表现为足跟部出现线状或不规则裂隙,可深达真皮层。
常伴有皮肤干燥、脱屑、角化过度、疼痛、出血、瘙痒等不适。
症状特征
足跟干裂的对称性
单侧发病
感染、外伤诱发的脚干裂通常为单侧发病。
常见于足癣、足外伤等疾病。
双侧发病
慢性炎症、先天性疾病导致的脚干裂通常为双侧对称发病。
伴随症状
足跟干裂突然出现伴皮肤疼痛、出血:常见于足跟外伤。
伴有皮肤角化过度、红斑、糜烂、渗液、瘙痒等症状:常见于慢性湿疹、银屑病、毛发红糠疹等。
伴有皮肤水疱、脱屑、角化过度、瘙痒等症状:常见于角化型足癣。
伴手掌、脚掌弥漫性、线状或点状角化过度斑:常见于先天性掌跖角化病。
伴口渴、消瘦、血糖升高:常见于糖尿病。
原因
以下仅列举出可能导致足跟干裂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先天性疾病
常见疾病有先天性掌跖角化病、遗传性鱼鳞病等。
由于先天基因异常造成皮肤角化异常,脚跟皮肤更容易干燥,如不能及时治疗会发生干裂。
获得性疾病
感染性疾病
常见疾病有角化型足癣。
真菌侵犯足跟皮肤后造成局部粗糙、增厚、脱屑、干燥,冬季易发生干裂。
非感染性疾病
此类疾病会导致足跟皮肤干燥、脱屑、表皮过度增厚等而出现足跟干裂。
外伤
突发外力引起皮肤撕裂或皲裂现象,常伴有急性疼痛、出血表现。
非疾病因素
生理因素
足跟皮肤较厚且没有皮脂腺,日常工作和生活中经常受到摩擦,如果没有及时涂抹油脂,这些部位的皮肤会逐渐增厚、失去弹性,在受到牵拉时可发生皲裂。
年龄越大皮脂流失越明显可导致皮肤干燥、皲裂。
环境因素
在寒冷季节,皮脂腺及汗腺的分泌减少,皮肤更为干燥,更容易发生足跟干裂。
生活方式
经常接触酸碱、有机溶剂、机油、油漆、水泥、各种粉尘的人群,经常光脚工作的农民等手脚经常受到机械性刺激,更容易发生足跟干裂。
药物因素
卡培他滨、舒尼替尼、索拉非尼等化疗或分子靶向药物,治疗后患者可出现手足皮肤感觉异常、肿胀、红斑,脱屑、皲裂等手足综合征表现。
长期使用维A酸类药物如阿维A胶囊等,可导致足跟皮肤脱屑、干裂。
就医
对于年龄增长、环境干燥、皮肤护理不当导致的足跟干裂,可注意清洁、保湿护理促进痊愈。
如长时间不能痊愈或伴有其他皮肤症状或皮肤外症状的患者,应及时就诊。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明确的外伤因素导致的足跟干裂。
足跟干裂伴出血、疼痛、脱屑、糜烂、瘙痒、角化过度等。
婴幼儿或儿童出现足跟干裂伴掌跖角化过度、听力下降、牙周炎、毛发变形等异常表现。
就诊科室
出现足跟干裂通常建议就诊于皮肤科。
小儿患者建议就诊于儿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足跟干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持续多久了?
身上其他区域是否有皮肤症状,比如红斑、脱屑、皲裂、水疱等?
足跟干裂是单侧还是双侧?
是否有明显瘙痒、疼痛等不适?
是否有甲板、毛发、牙齿、听力等其他特殊异常?
病史清单
是否经常处于干燥的环境、气候?
既往是否有药物(比如放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维A酸类药物)使用史?
是否长期接触含砷的化学物质或药物?
从事什么工作?
是否患有湿疹、银屑病、糖尿病等疾病?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者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多数皮肤疾病通过面诊即可诊断,必要时可增加其他检查明确诊断。
体格检查
医生会检查患者的一般情况,如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
医生会询问患者足跟干裂发生的时间及持续时间,日常工作生活中有无长时间接触刺激性物品的历史。
医生会观察足跟干裂的部位、是否伴有出血、脱屑、水疱、红斑等症状,必要时进行全身检查,观察有无全身性皮肤疾病。
实验室检查
真菌镜检和真菌培养
适用于怀疑为手足癣的患者,用于判断有无真菌感染。
血常规
可用于皮肤存在破溃、发热等患者,判断有无继发感染。
白细胞、C反应蛋白升高常提示存在感染。
斑贴试验
适用于确定过敏的物质,可用于患有湿疹的患者。
将可能过敏的物质制成试剂,放入斑试器内,贴在患者背部或前臂屈侧的正常皮肤上,做好标记。
阳性结果可提示存在过敏物质。
组织病理学
可用于诊断鱼鳞病、毛发红糠疹等疾病。
板层状鱼鳞病表现为明显的角化过度,轻度棘层肥厚,颗粒层正常或轻度增厚,表皮可呈乳头瘤状增生伴银屑病样表现。
毛发红糠疹通常为角化过度和毛囊栓塞。
皮肤镜检查
可判断是否有银屑病、湿疹、毛发红糠疹等炎症性皮肤病的特征性表现。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生活习惯
每天用温热水清洗足部,角质软化后可去除多余的角质,并涂抹润肤霜。
局部有死皮者,不可暴力撕扯,可以用干净的剪刀修剪,不要损伤其他皮肤。
选择舒适柔软的鞋保护脚部,疼痛、出血时要减少走路。
建议选择透气、舒适的棉质袜子。
在寒冷的季节要注意保暖并涂抹保湿霜或油脂。
出血的裂口避免接触脏水,可用碘伏涂抹消毒,防止发生感染。
婴幼儿发生足跟干裂应剪短指甲,防止患儿不自觉地搔抓患处引起感染。
注意天气变化,空气过于干燥时,可以适当使用加湿器,保证空气的湿度,减少皮肤水分的流失。
对于特殊职业的人群,需要做好职业保护,如穿戴保护脚部的鞋套,涂抹隔离霜等。
饮食
合理饮食,多摄入新鲜的水果、蔬菜,避免摄入明确过敏的食物。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如足跟干裂未发生出血,温水泡脚后轻轻去除多余的角质并涂抹保湿霜,能保持局部湿润,防止干裂加深。
皮肤或关节疼痛者,可使用布洛芬等非甾体类抗炎药。
对因治疗
确定足跟干裂病因后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对因治疗。
外伤
以消毒、清创、防止感染为主要原则。
可予以碘伏、双氧水冲洗消毒,充分清洁创面污物,包扎伤口并定期换药,必要时可予以破伤风抗毒素注射。
角化型足癣
可用尿素软膏进行保湿,治疗疗程至少4周。
必要时口服药物治疗,常用药物有伊曲康唑或特比萘芬。继发细菌感染时应联合抗生素。
慢性湿疹
顽固性局限性皮损可用糖皮质激素局部封包。
银屑病
可同时予以物理疗法如窄谱中波紫外线等进行治疗。
慢性接触性皮炎
常用外用药物有糠酸莫米松乳膏、卤米松乳膏等糖皮质激素,具有抗炎、抗增生的作用。
苯海拉明、西替利嗪等抗组胺药具有抗炎、止痒作用,继发细菌感染时可应用抗生素治疗。
掌跖角化病
水杨酸、维A酸霜等药物外涂可溶解角质层,使皮肤剥脱,达到修正皮肤的目的。
涂抹尿素霜、多磺酸粘多糖乳膏等药物后用封包材料贴封治疗,可保持局部湿润。
严重者可口服阿维A酯,促进表皮增生、角质溶解。
鱼鳞病
常用药物有10%~20%尿素霜、含6%水杨酸的40%~60%丙二醇溶液可增加皮肤水合程度,具有保湿、轻度剥脱的作用。
维A酸外用制剂或钙泊三醇等可改善角化程度,减少鳞屑,与糖皮质激素联用可增加疗效。
在冬季,严重患者可口服维A酸(如异维A酸、阿维A酯),能明显缓解病情。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