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大型血小板比率
概述
大血小板占外周血中全部血小板的比例
可辅助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异常多见于血液系统疾病,还有肺栓塞、糖尿病相关视网膜病变等
检查发现异常,还需结合血小板总数、体积分布宽度等检查综合评估
定义
大型血小板一般是指直径超过12微米的血小板或体积大于20立方微米的血小板,大型血小板比率即大型血小板占外周血中全部血小板的比例。
主要用于评估血小板的大小变化,对判断骨髓造血功能有一定的临床意义,常用于辅助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白血病等血液疾病。
血小板在骨髓中产生,是血循环中重要的血细胞,在止血、伤口愈合、血管生成中起着关键作用。大型血小板比正常血小板具有更强的黏附、释放及聚集功能,更易形成血栓。
参考范围
成人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的正常范围为15%~35%。
温馨提示
当大型血小板比率明显升高时,应高度重视,及时到血液科检查排除相关疾病。
不同仪器不同地区参考范围可能不同,具体以就诊医院报告单为准。
结果解读
大型血小板比率(P-LCR)通常需要结合血小板总数、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平均血小板体积等值才能确定临床意义,单独解读大型血小板比率临床价值不大。
指标升高
P-LCR高于参考值上限称为计数升高,血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单独的大型血小板偏高并无重要临床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原因
生理性原因
大型血小板比率会因某些生理变化而发生小幅度的变化,比如运动、进餐后,大型血小板比率会少许升高,但休息后即可恢复正常。
妊娠中后期、脾切除术后等也可能导致大型血小板比率升高。
病理性原因
血液系统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ITP)、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溶血性贫血急性失血性贫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急性髓系白血病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血小板无力症、巨大血小板综合征、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等疾病可能导致大型血小板比率升高。
其他疾病:肺栓塞、脾切除术后、糖尿病相关视网膜病变、肾病、高脂血症肿瘤等。
危害
大型血小板比率升高,说明血小板形成障碍,成熟度降低,增加了血栓形成和栓塞的风险。某些相关疾病如ITP、白血病等,可出现凝血功能障碍,严重可危及生命。
诊疗建议
ITP、溶血性贫血、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应积极治疗原发病。
急性失血性贫血应进行止血处理,利用输血等方式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
如怀疑白血病等血液疾病,医生会建议完善骨髓细胞学、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等检查,明确诊断后,使用化疗药、靶向药进行治疗。
大型血小板比率升高的患者需保持良好的饮食习惯,注意饮食清淡,忌食用高脂肪、高热量食物,保持健康规律饮食。同时应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规律作息,适度运动。
指标降低
P-LCR低于参考值下限称为计数降低,血常规报告单常用“↓”标识。
单独的大型血小板比率偏低并无重要临床意义,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综合考虑。
原因
非疾病因素
白血病患者化疗后可导致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
疾病因素
再生障碍性贫血、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髓系功能不全、脾功能亢进等可能会出现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
危害
若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说明血小板成熟度较高,机体可能存在出血等情况,严重可危及生命。
诊疗建议
导致大型血小板百分比降低的非疾病因素,即白血病化疗后,可定期监测。
疾病因素如再生障碍性贫血和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应及时血液科就诊,防止和延缓病情的发生发展,给予药物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等。
大型血小板比率降低的患者应规律饮食,清淡、均衡、多样化饮食为机体提供所需营养物质,食用易消化食物。同时,应注意适量运动,避免剧烈运动。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参考范围
结果解读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