阴囊表面有颗粒
概述
表现为皮肤丘疹、结节等损害,或附着于皮肤表面呈颗粒状
可能与皮肤感染、炎症、代谢异常等因素相关
若颗粒持续存在或伴随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
明确病因后可使用药物治疗、物理治疗、手术治疗
定义
发生机制
阴囊表面颗粒的发病原因不同而存在差异。
病原体感染、代谢产物聚积、炎性细胞浸润、外源性物质附着等因素可引起阴囊皮肤出现多种改变,包括皮脂潴留于毛囊口、局部组织肿胀、表皮角化过度和角化不全、虫体寄生于皮下等,均可引起阴囊皮肤出现颗粒。
表现
不同原因导致的阴囊表面颗粒并不完全相同,观察不同颗粒的大小、颜色、形态等特征,有助于推断病因。同时,伴发的瘙痒、疼痛、水疱、脓疱也能帮助诊断。
症状特征
颗粒的大小不同
颗粒的颜色不同
白色、黄白色或与肤色一致的阴囊表面颗粒,需考虑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特发性钙质沉着症、皮脂腺异位症、表皮样囊肿等。
黑色的阴囊表面颗粒常需考虑阴虱。
褐红或暗紫红色的阴囊表面颗粒,需考虑鲍温样丘疹病、血管角皮瘤等。
红色或暗红色的阴囊表面颗粒,需考虑毛囊炎、疥疮、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颗粒的形态不同
乳头或菜花样外观需考虑尖锐湿疣等。
颗粒表面有蜡样光泽、脐凹时需考虑传染性软疣等。
颗粒中心出现灰白色或黑色浅纹时,需考虑疥疮等。
颗粒中心出现黑色粉刺样开口时,需考虑表皮样囊肿等。
伴随症状
伴随瘙痒时,需考虑阴虱、疥疮、湿疹、接触性皮炎等疾病。
伴随疼痛时,需考虑毛囊炎等疾病。
伴随水疱、脓疱时,需考虑毛囊炎、疱疹等疾病。
原因
阴囊表面长颗粒通常是由各种疾病因素引起的,但寒冷刺激、紧张、惊吓也可造成生理性的颗粒出现。
疾病因素
以下仅列举出可能导致阴囊表面有颗粒的部分疾病,但出现相应症状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种疾病,建议及时就医,由医生面诊后明确诊断。
病毒性皮肤病
细菌性皮肤病
如毛囊炎等。
动物性皮肤病
如疥疮、阴虱等。
皮肤湿疹类疾病
如湿疹、接触性皮炎等。
代谢性皮肤病
如特发性钙质沉着症等。
血管扩张性病变
如血管角皮瘤等。
其他皮肤疾病
性病恐惧症
属于一种精神心理疾病。部分有高危性行为的人群由于对性病的恐惧,有时候可能会感觉自己的生殖器或阴囊部位出现颗粒状隆起,但实际阴囊表面不一定真实存在颗粒。
非疾病因素
寒冷刺激
局部受到寒冷刺激时,阴囊皮肤可出现“鸡皮疙瘩”,表现为与毛囊分布一致的颗粒状突起,多为一过性,可迅速消退。
精神心理因素
有时过度紧张、突然遭受惊吓时,可能出现暂时性的阴囊表面有颗粒,伴有阴囊收缩、体表其他部位鸡皮疙瘩等表现。
就医
一过性的阴囊表面颗粒一般无需特殊处理,若症状持续存在、皮损扩散、伴随其他不适症状时,需及时就医诊治。
就医指征
出现以下情况时建议及时就医诊治。
颗粒持续存在、皮损范围扩散。
伴瘙痒、疼痛、水疱、脓疱等不适症状。
就诊科室
阴囊表面有颗粒一般见于皮肤科疾病,建议首诊于皮肤科。
有时考虑与性病相关,也可以就诊于性病科。
部分阴囊皮肤改变可能与泌尿生殖系统疾病有关,可能需要就诊于泌尿外科。
具体就诊科室以医生建议为准。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阴囊表面是什么时候开始出现颗粒的?
颗粒是否逐渐增大或增多?
是否有瘙痒、疼痛或其他不适症状?
症状是持续性还是间歇性出现?
有没有诱发或缓解症状的因素?
病史清单
同住人群或性伴侣是否有类似症状?
既往是否出现过类似症状?
近期是否有不洁性交史?
局部有没有用药治疗过?具体是哪些药物?效果怎样?
相关检查
在充分了解病史后,将进行查体,重点查看阴囊皮肤表面是否有皮疹,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
查体
主要包括患者一般情况(体温、呼吸、血压、脉搏、精神状态等)。
重点检查阴囊皮肤表面是否存在皮肤损害,包括阴囊表面颗粒的颜色、大小、数量、分布等,还需要注意是否出现红肿、破溃、水疱、脓疱等,并观察身体其他部位是否有类似皮肤损害。
常规辅助检查
生化检查
部分特发性钙质沉着症的患者可出现钙磷水平异常,生化检查中的血清钙及磷酸盐水平可以帮助诊断。
血常规
病原学检查
怀疑寄生虫疾病如阴虱时,可取阴毛上附着的虱或虫卵压片后用显微镜下直接观察。
怀疑疥疮时可刮取未经搔抓的丘疱疹、水疱或隧道,用消毒针头挑出隧道盲端灰白色小点置于显微镜下观察。
其他辅助检查
皮肤镜检查
可用于辅助诊断疥疮、传染性软疣、尖锐湿疣等疾病。
若镜下见隧道、咖啡色三角形结构,提示存在疥疮感染。
若镜下见黄白色无结构区域、冠状血管,提示传染性软疣。
若镜下见乳头样增生结构、乳头中央红色点状或线状出血,考虑尖锐湿疣。
若镜下见乳头瘤样改变、弥漫性分布的球状血管需考虑鲍温样丘疹病。
醋酸白试验
对于皮损不典型的尖锐湿疣,可通过醋酸白试验辅助诊断,若皮损变为白色、周围正常组织不变色需考虑尖锐湿疣。
HPV(人乳头瘤病毒)检测
尖锐湿疣、鲍温样丘疹病与HPV感染相关,可行HPV检测以明确是否存在HPV病毒感染。
组织病理学检查
对于部分临床表现不典型、其他辅助检查手段无法确诊的皮肤疾病,可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明确诊断。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局部护理
避免热水烫洗或搔抓刺激,保持局部清洁卫生。
规避可疑致敏或刺激物。
日常需穿着宽松舒适的内裤,勤换洗、晾晒。
减少对阴囊部位的刺激,勿剧烈运动,如骑自行车、久坐等
消毒隔离
对于阴虱、疥疮等具有传染性的疾病,需注意消毒隔离,衣服和寝具需煮沸消毒,阴毛需剔除,家庭内成员或集体生活者应同时治疗,以免症状反复。
心理支持
部分性病患者会存在焦虑、抑郁、多疑、敏感等负面情绪,需在精神上给予支持,使其以正常的心态接受治疗。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阴囊表面的颗粒状物质伴随瘙痒症状时,可通过药物改善。对于无明显伴随症状的局限性增生或代谢物沉积,可通过物理治疗、手术治疗等方式去除。
手术治疗:对于阴囊特发性钙质沉着、表皮囊肿等疾病,可选择手术切除。
对因治疗
针对不同疾病原因,医生给予的治疗方案会有较大差异,以下列疾病为例。
疥疮/阴虱
需使用杀虫剂,如外用硫磺软膏、25%苯甲苄酸酯乳剂等。
毛囊炎
以外用抗生素类药物为主,如莫匹罗星软膏、红霉素软膏等。
湿疹/接触性皮炎
需外用糖皮质激素类药物,如丁酸氢化可的松乳膏、地奈德乳膏等。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