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流行性腮腺炎
概述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
主要表现为腮腺肿大、疼痛,有时可波及颌下腺、舌下腺等其他唾液腺和胰腺等外分泌腺
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
主要采取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等方法
定义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是我国法定丙类传染病。
腮腺炎病毒属于副黏液病毒,呈球形,对外界抵抗力弱,很容易被杀死,暴露于紫外线下可迅速死亡,加热至55~60℃、经20分钟即失去活力,但耐寒。
发病情况
流行性腮腺炎的患病率为21.88/10万。
中国报告的流行性腮腺炎的发病情况,2012~2015年分别是479518例、327759例、187500例及182833例,发病例数在11种丙类传染病中由第3位降至第6位。
地区分布:在全球广泛流行。
时间分布:四季均可发病,以冬春季多见(2~5月)。
人群分布:任何人都可发病,多见于1~15岁儿童(占90%以上),尤其是5~9岁儿童。疫苗广泛使用后,发病年龄推后至15~30岁。
病因
致病原因
流行性腮腺炎是腮腺炎病毒感染引起的,属于传染性疾病,导致流行的基本条件有以下三方面。
传染源:流行性腮腺炎患者、隐性感染者(健康但携带腮腺炎病毒)都是传染源。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也可通过直接接触病毒污染的物品传播(如经唾液污染的食具和玩具传播)。
易感人群:未接种腮腺炎疫苗以及未感染过的人群普遍易感,最常影响1~15岁的儿童。在幼儿园、中小学等集体机构中流行,常呈集体发病。
症状
潜伏期
潜伏期8~30天,平均18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前驱期
多数患者无明显前驱症状。
少数患者可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虚弱和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
急性期
前驱症状持续数小时至2天后,出现典型的腮腺肿大、疼痛症状,程度轻重不一。
腮腺肿大
可为单侧或双侧,可同时或先后肿大。
腮腺肿大以耳垂为中心,向前、后、下方发展呈梨形,肿大处皮肤发亮、灼热,有弹性感,触痛。
腮腺肿大多在2~3天达高峰,持续4~5天后渐消退。
局部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其他腺体肿大:颌下腺或舌下腺可被波及,颌下腺肿大时,颈部明显肿胀、有轻微触痛;舌下腺肿大时,有舌及颈部肿胀、吞咽困难。
全身症状:可有发热、头痛、食欲减退等全身症状。发热38~40℃,持续时间不一(短则1~2天,少数长达2周)。
恢复期
腮腺肿大逐渐消退,整个病程为10~14天。
并发症
睾丸炎
睾丸炎是成年男性流行性腮腺炎最常见的并发症,20%~30%的成年患者并发睾丸炎。
睾丸炎常于腮腺炎第4~5天发生,表现为再次出现发热,单侧或双侧睾丸肿痛,3~4天肿痛达高峰,随后逐渐恢复。
脑膜脑炎
患流行性腮腺炎时,病毒直接侵入中枢神经系统所致。
可出现发热、头痛、呕吐、嗜睡及颈强直,少数患者可有昏迷、惊厥。
卵巢炎
女性并发卵巢炎者症状较轻,可有腰部酸痛、下腹部触痛及月经失调等。
胰腺炎
可出现发热、恶心、呕吐、上腹痛、腹胀、腹泻或便秘。
听力下降
流行性腮腺炎是引起儿童单侧感音神经性聋的重要原因之一,极少数发生于双耳。
就医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81
流行性腮腺炎风险自测
就医科室
感染科
出现明显的腮部肿胀、疼痛、触痛,咀嚼或吞咽疼痛,伴有发热、乏力、头痛、恶心、呕吐等,需要及时就医。
儿科
儿童如出现以上症状,也可以去儿科就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接触周围人群,带好口罩、手套,尽量避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
高热患者,可先进行物理降温,如冷敷额头,以及用温水擦拭手、足、腋窝等部位。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发热?最高多少度?
腮腺区是否有胀痛、灼热感?
是否有张口或咀嚼时腮腺区疼痛加剧?
(男性)是否有睾丸疼痛?
什么情况下症状会加重或减轻?
症状什么时候出现的?
病史清单
是否接触过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是否接种过腮腺炎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血淀粉酶、尿淀粉酶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解热镇痛药: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
抗病毒药物:干扰素、利巴韦林
诊断
医学团队审核 · 专业测评分析
1381
流行性腮腺炎风险自测
诊断依据
病史
曾接触流行性腮腺炎患者。
近期曾去过流行性腮腺炎流行地区。
临床表现
典型表现为单侧或双侧腮腺、其他唾液腺肿大、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可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虚弱和疲劳、食欲减退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可了解血细胞数量变化情况,有助于与化脓性腮腺炎等疾病鉴别。
流行性腮腺炎白细胞计数大多正常或稍增加,淋巴细胞计数相对增多。
化脓性腮腺炎白细胞计数升高、中性粒细胞计数和比例升高。
检查前无需空腹。
血清和尿淀粉酶测定
了解体内淀粉酶变化情况,用于辅助诊断。
90%患者的血清淀粉酶有轻至中度增高,尿淀粉酶也增高。淀粉酶升高程度与腮腺肿大程度成正比。
尿液标本采集前,应清洁尿道口及周围部分,留取清洁中段尿。
脑脊液检查
如怀疑脑部感染时,可通过分析脑脊液成分了解有无脑膜脑炎,还可进行病毒分离。
脑脊液蛋白升高、白细胞计数轻度升髙,呈病毒性脑膜脑炎的改变。
一般需要患者保持侧卧位,经腰椎穿刺抽取脑脊液,操作会在麻醉下进行。
免疫学检查
检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提示近期有腮腺炎病毒感染,但通常在病程第2周后才能检出。
检查前不需要空腹。
病毒分离
病程早期从唾液、血液、脑脊液、尿液标本中分离出腮腺炎病毒,可确诊。
病毒分离操作复杂,尚未在临床广泛应用。
诊断标准
疑似诊断
符合下列任意一条为疑似诊断。
单侧或双侧腮腺、其他唾液腺肿大、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
有流行病学史,且伴有脑膜脑炎、睾丸炎、胰腺炎中的任意一种。
有流行病学史,且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虚弱和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
临床诊断
单侧或双侧腮腺、其他唾液腺肿大、疼痛,张口、咀嚼或进食酸性食物时疼痛加剧,且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虚弱和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
伴有脑膜脑炎。
伴有睾丸炎。
伴有胰腺炎。
有流行病学史,有发热、头痛、肌肉疼痛、虚弱和疲劳、食欲减退等症状,且有以下任意一种情况。
白细胞计数正常或稍增加。
有与腮腺肿大程度成正比的血清或尿淀粉酶升高
有病毒性脑膜脑炎的脑脊液改变。
确诊
已疑似诊断或临床诊断,同时符合以下任意一点。
1个月内未接种过腮腺炎减毒活疫苗,但血清中检测出腮腺炎病毒特异性IgM抗体。
恢复期与急性期血清(间隔2~4周)腮腺炎病毒IgG抗体滴度比呈4倍或4倍以上升高(含抗体阳转)。
唾液、尿、脑脊液等体液中分离到腮腺炎病毒。
鉴别诊断
化脓性腮腺炎
相似点:都可有腮腺肿大症状。
不同点:化脓性腮腺炎的腮腺肿大多为单侧,局部红、肿、热、痛明显,挤压腮腺时可有脓液流出。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升高、抗生素治疗有效可鉴别。
其他病毒引起的腮腺炎
相似点:都可有腮腺肿大症状。
不同点:1、3型副流感病毒,甲型流感病毒,A型柯萨奇病毒,单纯疱疹病毒等都可导致腮腺炎,需要病原学检查才可鉴别。
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
相似点:都可有类似的耳附近组织肿大症状。
不同点:颈部及耳前淋巴结炎引起的淋巴结肿大不以耳垂为中心,局限于颈部或耳前,且较坚硬、边缘清楚。可有咽峡炎、耳部疮疖等相关炎症,实验室检查显示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高可鉴别。
干燥综合征
相似点:都可有单侧或双侧腮腺肿大等症状
不同点:干燥综合征是全身性疾病,多发生在40~60岁,还可有眼干、口干、鼻干等症状,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其他原因引起的腮腺肿大
过敏性腮腺炎、腮腺导管阻塞等都可引起腮腺肿大,但通常反复发作、突然肿胀且迅速消退,实验室检查可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流行性腮腺炎需隔离,卧床休息直至腮腺肿大完全消退。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以软食为宜,忌酸、硬、辣等刺激性食物,以免因唾液分泌及咀嚼使疼痛加剧。
保持口腔清洁卫生,进食后可用生理盐水漱口。
适当多饮水。
并发胰腺炎者应禁食,给予静脉营养。
高热时可间歇冷敷,以降低温度。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镇痛药物
适用于头痛、腮腺肿痛明显者。
可减轻局部疼痛和降温。
常用药物包括布洛芬、对乙酰氨基酚等。
抗病毒药物
早期应用可缓解症状、减少并发症。
常用药物为干扰素(肌内注射)、利巴韦林(静脉滴注)。
糖皮质激素
适用于症状严重者,尤其是有睾丸炎、脑膜脑炎等并发症者。
短期应用可缓解症状,缩短病程。
常用药物为地塞米松(静脉滴注)。
中医治疗
中医认为流行性腮腺炎可内外兼治。
内治:柴胡葛根汤、普济消毒饮加减,以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外治:用鲜仙人掌切片贴敷或青黛散外敷,以减轻腮腺肿痛。
预后
治愈情况
流行性腮腺炎可以自愈。
流行性腮腺炎多呈良性预后,一次感染后可获得持久甚至终身免疫,再次感染者罕见。
危害性
出现腮腺肿大、疼痛等症状,影响正常工作、学习、生活。
有传染性,可能会传染他人,严重时可小范围暴发流行。
可引起睾丸炎、脑膜脑炎、卵巢炎、胰腺炎等并发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应清淡、易消化,尽量吃流食或软食,尽量避免咀嚼。
多食用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矿物质的食物。
避免食用辛辣、油腻、过硬食物。
适当多饮水。
口腔管理
保持口腔清洁,早晚认真刷牙。
进食后可以用生理盐水漱口。
作息管理
注意休息,规律作息,避免劳累、熬夜。
预防
积极接种疫苗
麻疹、腮腺炎和风疹三联疫苗(MMR)已经纳入国家免疫规划,儿童应按照计划接种。
成人疫苗效果减弱后可追加免疫,接种腮腺炎减毒活疫苗,孕妇、免疫低下者及对鸡蛋白过敏者不可接种此疫苗。
做好个人防护
注意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多锻炼身体,健康饮食,多饮水。
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期间,避免与流行性腮腺炎患者密切接触,少到人群密集场所活动,勤洗手,出门戴口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