脊柱侧弯康复训练
概述
促进改善脊柱侧弯患者的功能及外观形态的训练方法
根据脊柱侧弯的不同类型治疗效果有别,轻度特发性脊柱侧弯通常治疗效果较好
属于物理治疗,安全性较高
多种原因所致的轻、中度脊柱侧弯、发育性脊柱侧弯等
定义
脊柱侧弯是一种进展性的脊柱侧向弯曲,累及一个或多个椎体,常伴有椎体的旋转和肋骨的变形,导致躯干外形异常,脊柱运动功能障碍,严重者可出现步态异常、心肺功能障碍等问题。
脊柱侧弯康复训练则是指在专业人员的指导和帮助下恢复和改善患者功能的综合康复训练方法,可结合电刺激治疗、矫形支具等多种康复手段。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多种原因所致的脊柱侧弯,也用于术前准备以及术后康复等阶段。
治疗效果
康复训练对于轻、中度脊柱侧弯、发育性脊柱侧弯等或手术后的脊柱侧弯患者有较好效果。
因脊柱侧弯病程呈缓慢进展,回归家庭后仍需较长期坚持训练,保持正确的姿势以维持治疗效果。
安全性
该项治疗属于物理治疗,通常很安全,较少出现严重的不良反应。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此项目为专业康复治疗项目,需要专业医生或康复治疗师操作完成。
这项治疗已在我国开展,技术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本治疗通常按照治疗项目和次数收费,大多数患者单次费用为200-400元左右,总费用在4000~8000元左右。
每次费用在200-400元左右,一周3~5次治疗,大多数疾病需要治疗6~8周,少数疾病需要治疗12周左右。
根据治疗项目、次数及设备不同,费用会有所差别。各地医保报销政策、就诊医院级别等不同,报销的比例也不同,新引进的项目多为自费。
医院科室选择
通常情况下设置有康复医学科、骨科的各级医院、医疗机构可以进行这项治疗。这项治疗一般是在上述科室完成。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康复训练适用于多种原因所致情况稳定的脊柱侧弯,开展训练的时机据患者脊柱侧弯Cobb角度大小决定。
Cobb角10°~20°:注意日常活动中姿势矫正,配合手法治疗以及矫形体操或采用脊柱侧弯特定运动疗法(physiotherapeutic scoliosis specific exercises,PSSE)
Cobb角>20±5°且(Risser0~3):脊柱支具+PSSE治疗
Cobb角>40-45°:手术治疗。
如患者拒绝手术可试行支具治疗,如支具治疗效果不好再行手术治疗。
注意:若患者年龄较小,医生判断仍有4年的生长发育期时,即使Cobb角在20~40°之间,仍需先咨询骨科医生是否需要进行手术治疗。
不宜情况
以下情况不适合进行脊柱侧弯康复训练。
Cobb角>40或45°。
脊柱侧弯经保守治疗后畸形仍然持续发展。
日常出现胸前或背部持续的疼痛。
不能耐受训练。
患者病情不稳定,出现血压、心率、体温、呼吸等体征异常时。
治疗前
脊柱侧弯康复训练通常在门诊进行,进行脊柱矫形手术的患者术后早期可在病房内进行康复治疗。
治疗前检查
医生查体
需充分暴露脊柱,观察脊柱的形态,有无高低肩,脊柱两侧是否对称,前胸是否对称;弯腰后,脊柱两侧是否对称,有无“剃刀背”。
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检查
一般借助X线片可确定脊柱畸形的类型和严重程度,了解病因。
直立位全脊柱正侧位像:患者在站立位置下使用X线检查拍摄整个脊柱,这是测量Cobb角,诊断脊柱侧弯的基本手段。需注意患者拍摄时一定是站立,不能卧位;若不能站立则可采取坐位。
仰卧位左右弯曲及牵引像:此影像反映患者的柔韧性,当Cobb角大于90°或因神经肌肉疾病所致的脊柱侧弯,需用牵引像检查其弹性,以估计侧弯的矫正度及各椎体融合所需长度。
斜位像:检查脊柱融合的情况,腰骶部斜位像用于脊柱滑脱、峡部裂者。
去旋转像:脊柱侧弯较严重时(大于100°),由于伴有后凸、椎体旋转时,需拍摄去旋转像观察肋骨、横突及椎体的畸形情况。
脊柱CT检查
对脊柱、脊髓、神经根病变提供诊断依据;能够很好地显示骨性畸形,脊柱三维CT重建能更好地显示先天椎体畸形。
脊柱MRI检查
对软组织的分辨率强,对于合并脊髓病变的患者很有意义,可以观察病变的部位、范围,且对其性质如水肿、压迫、血肿、脊髓畸形等症状的判断有重要的意义。
弯度测定
Cobb法:首先确定脊柱侧弯弧的上、下端椎,在侧弯弧内,相邻椎体的间隙凹侧大于凸侧,端椎即为向凹侧成角的最后一个椎体,在上端椎的上缘和下端椎的下缘分别作平行线,两条平行线的交角即为Cobb角。
治疗前准备
调整正在接受的药物
由于个体差异较大,应在医生的指导下选择合适的药物和剂量。因脊柱畸形、手术而出现疼痛时,酌情服用止痛药,以免干扰康复训练对疼痛影响的判断。
控制基础疾病
训练前需测量血压、心率、询问体温,在正常范围内方可进行康复训练。
饮食准备
训练前不要吃得过饱,但也不能在饥饿时进行康复训练,可安排在餐后1小时。
衣着服饰要求
需穿着宽松,方便活动的服饰。
签署知情同意书
依据各医院的要求签署康复治疗知情同意书。
术前锻炼
若需要进行脊柱矫形手术,应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康复治疗。
在手术前,进行康复训练,提高手术疗效。
呼吸训练,脊柱侧弯肺功能下降患者,需在术前进行相应的呼吸训练,增大胸廓活动度,提高肺活量,强化呼吸肌,改善呼吸的协调性,必要时可借助器械辅助训练。
肌力训练:术后患者活动减少,躯干及双下肢肌力也会随之下降,应在术前做出预判并进行有效的肌力训练。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脊柱侧弯康复训练内容主要包括牵伸训练、矫正训练、肌力训练、呼吸训练等。训练需要严格按照康复医生、康复治疗师的要求,尤其是脊柱矫形手术后三个月以内或术后未愈合的患者训练需更加谨慎,以免造成脊柱的不稳定和疼痛。
牵伸训练
每个动作10~15秒,10~15个/组,2~3组,依据患者情况调整体位、时长和运动剂量。
伸展头颈及背部深层肌:仰卧位,头颈向前弯曲,收起下巴,屈髋屈膝后用双手抱住,将两膝拉近下巴,维持10~15秒。
伸展胸腹肌:俯卧位,屈膝后用双手握住脚踝,同时抬起头部和双膝,维持10~15秒。
体侧肌伸展:站立或坐立位,左手臂向右侧抬高,左手越过头部,右手叉腰,身体慢慢向右侧弯曲,维持10~15秒;右侧做相反动作。
伸展胸肌:站立或坐立位,双手在背部后方紧握,然后提起,维持10~15秒。
矫正训练
矫正体操
通常在卧位或匍匐位进行,脊柱侧屈运动可集中于所需治疗节段,例如:
抬举左上肢,可使胸椎左凸,矫正胸椎右侧凸。
提起左下肢可使骨盆右倾引起腰椎右凸,矫正腰椎左侧凸。
同时进行上述动作,可矫正胸右腰左的双侧弯曲,反之亦然。
每个动作2~3分钟,重复10~30次以上,直至肌肉疲劳,亦可用沙袋增加负荷,增强效果。
不对称爬行
俯卧位一侧上肢前伸过头,同侧下肢后伸,可牵伸同侧脊柱。
右侧凸时,左臂右膝尽量向前迈进,右臂左腿随后跟进,但始终不超过左臂右膝,方向为向右侧弧形前进,反之亦然。
胸右腰左侧凸时,左臂和左腿尽量向前迈进,右臂右腿随后跟进但始终不超过左臂左腿,向前方向为直线,胸左腰右侧凸时则采用相反动作。
肌力训练
每个动作8~15秒,10~15个/组,2~3组,需依据自身情况选择合理的运动剂量。
腹肌训练:仰卧位,屈髋屈膝,双脚踩在床面,双手置于腰部弯曲处,收紧腹肌,不要憋气,令腰部压向双手,维持8~15秒。
腹直肌训练:仰卧位,一侧下肢屈髋屈膝,双手扶住头颈部,收紧腹肌后卷腹,维持8~15秒,腰部不要抬离床面;而后做另一侧。
腰背肌训练:俯卧位,双手放在枕后,收下颌,双下肢伸直,同时抬起头颈部和双脚,维持8~15秒,
呼吸训练
腹式呼吸:仰卧位,屈髋屈膝,有意识地限制胸廓活动,吸气时腹部隆起,可将手置于腹部检查,也可在腹部加上适当重量的沙袋;呼气时腹部尽量会缩。
而后,逐渐把腹式呼吸与胸式呼吸相结合,缓慢地腹式吸气后,胸廓完全扩张;随着呼气过程,腹部回缩,胸廓恢复,再进行慢呼气和慢吸气锻炼。
此外多数患者还需要配合脊柱旁肌肉电刺激治疗、牵引治疗、佩戴矫形支具等。
治疗时间
依据治疗项目和耐受能力不同,治疗时间有所不同,约40~60分钟。
一般来说,包括牵伸训练10分钟,姿势矫正训练15~25分钟,肌力训练,10分钟,呼吸训练5分钟。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治疗结束后,需休息10~20分钟,确认无不适后方可离开。
监测与检查
治疗后需观察患者的疲劳程度,以方便随时调整运动剂量;此外,密切观察患者训练过程中是否产生疼痛,需查明原因,尽量避免疼痛。
恢复过程
随着治疗时间的增加,脊柱侧弯患者的各项运动功能及外观形态会逐渐改善,手术后或严重的脊柱侧弯患者康复治疗周期相对较长。
后续治疗
定期复查:治疗周期结束后,需定期复查,开始为每月一次,逐渐过渡至每半年一次,直至脊柱形态稳定;需注意有无不良反应,以及患者的疼痛和运动功能变化等。
居家训练:需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并反映自己的训练感受,以便随时调整训练方案,维持和巩固训练效果。
日常生活
脊柱侧弯患者日常生活中需要注意以下方面:
避免久坐久站。
避免饮食过量,防止体重过重,增加腰椎负担。
避免单侧手提、抱重物,增加脊柱侧弯曲度。
纠正不良姿势。
睡觉时不要选择过软的床垫。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