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概述
发生于老年的慢性退行性骨病,以骨量减低为特征
多数无明显症状,也可表现为骨痛、乏力和骨折
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骨骼老龄化及多种因素有关
早期诊断,及早治疗,可有效减缓疾病的发展
定义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一般指70岁以上发生的骨质疏松。
骨质疏松症是一种以骨量减低、骨组织微结构损坏,导致骨脆性增加、易发生骨折为特征的全身性骨病。
骨质疏松症分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症和继发性骨质疏松症两大类。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属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中的Ⅱ型。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理特征是骨矿含量下降,骨微细结构破坏,表现为骨小梁变细、骨小梁数量减少、骨小梁间隙增宽。
发病情况
2018年卫健委的数据显示,骨质疏松的患病率与增龄相关。50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病率为32.1%,男性为6%,而65岁以上女性骨质疏松症患病率高达51.6%,男性为10.7%。
病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病因未明,一般认为与骨骼老龄化及多种因素有关。
致病原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的发生主要是由年龄增长及各种内外因素导致的骨吸收增加,骨形成减少,骨吸收大于骨形成,从而造成骨丢失。骨微结构损害,进而使骨脆性增加,导致骨质疏松的发生。
性激素缺乏
雌激素缺乏是女性绝经后骨质疏松的主要病因,也可能是男性骨质疏松的致病因素之一。雄激素缺乏也会加速骨量丢失。
活性维生素D缺乏和甲状旁腺素(PTH)增高
由于高龄和肾功能减退等导致活性维生素D生成减少,PTH呈代偿性分泌增多,导致骨转化率加速和骨丢失。
骨形成减少
食物中的钙摄入不足或内源性维生素(尤其是维生素D)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
肌肉衰退
肌肉萎缩、活动减少,对骨骼的刺激減少,不利于骨代谢调节。
高危因素
具有下列任何危险因素者,为老年骨质疏松症的高危人群:
不可控因素
高龄、绝经女性、母系家族史。
可控因素
钙或维生素D缺乏(光照少或摄入少)。
饮食中营养失衡、蛋白质摄入不足或过多、高钠饮食、低体重(身体质量指数<18.5)。
吸烟、过度饮酒、饮过多咖啡。
体力活动缺乏、制动(长期卧床等)。
有影响骨代谢的疾病(如甲旁亢、肾脏疾病、结缔组织病等)。
服用影响骨代谢的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症状
主要症状
轻度骨质疏松症没有明显临床症状,随着骨量的丢失增加,骨微结构破坏,部分患者可逐渐出现慢性骨痛、肌力减退及骨折等临床表现。
骨痛
常表现为腰背疼痛、乏力或全身骨痛。承重时加重或活动受限,严重时翻身、起坐、行走均骨痛难忍。
骨痛通常为弥漫性,无固定部位,检查不能发现压痛点。
肌力减退
肌无力常于劳累或活动后加重,负重能力下降或不能负重。
骨折
常因轻微活动、创伤、弯腰、负重、挤压或摔倒后发生骨折。又称为脆性骨折。多发部位为脊柱胸、腰椎、髋部、前臂桡、尺骨远端和肱骨近端,其他部位亦可发生,如肋骨、骨盆、肱骨等。
发生一次脆性骨折后,再次发生骨折的风险明显增加。
并发症
畸形:骨质疏松严重者可有身高缩短和驼背。因椎体压缩性骨折导致胸廓畸形,出现胸闷、气短、呼吸困难,甚至发绀。
心肺受压:胸廓畸形患者肺活量、肺最大换气量和心排血量下降,极易并发上呼吸道和肺部感染
合并其他疾病
髋部骨折患者需长期卧床,可能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或急性肺栓塞,出现下肢肿胀、咯血、胸痛、呼吸困难等表现。
且老年患者可合并多种慢性疾病,常因感染、心血管病或慢性衰竭而死亡。
就医
就医科室
骨科
如出现全身疼痛如腰背痛、四肢痛,建议及时到骨科就医。
急诊科
如病人出现摔倒后不能活动,尤其出现呼吸困难、昏迷、大出血等紧急情况时建议拨打120,由救护车及时接送至急诊科进一步就诊。
其它科室
骨质疏松症是一个涉及多学科的疾病,在有些医院其他科室如老年科、风湿免疫科、内分泌科、妇产科、中医科等多学科也都会关注骨质疏松症的诊治。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如出现骨折,尽量保持骨折部位不移动,必要时担架或平车或即刻呼叫120及时就诊。
出现疼痛等不适,不要自行服药,以免掩盖病情。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是否有骨骼或关节疼痛?多久开始痛的?持续时间是多久?活动后加重还是减轻?哪个姿势最痛?疼痛有没有放射到其他部位?
有没有跌倒骨折?有无局部疼痛、肿胀及功能障碍等?
有没有身高缩短、驼背或脊柱畸形?大概多久开始的?身高比年轻时缩短了约多少公分?
有没有胸闷、胸痛、呼吸困难、咯血、咳嗽、咳痰等?
有没有下肢肿胀伴疼痛?
病史清单
是否患有类风湿关节炎?
是否被诊断出有甲状腺功能亢进或甲状旁腺功能亢进、1型糖尿病克罗恩病乳糜泻等胃肠疾病或营养不良?
是否成年后因摔倒或轻度外力损伤而发生骨折?
是否经常大量饮酒(每天饮用超过2单位的乙醇,相当于啤酒1斤、葡萄酒3两或烈性酒1两)?
目前是否吸烟,或曾经吸烟?每日吸烟量多少?
每天运动量多少?(包括做家务、走路和跑步等)
女性是否在50岁前切除卵巢且没有服用雌/孕激素补充剂?
男性是否出现过阳痿、性欲减退或其他雄激素过低的相关症状?
父母是否曾被诊断有骨质疏松症或曾在轻摔后骨折?父母中是否有驼背?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前肽、血PTH、血钙、血磷、血1,25-(OH)2D3尿钙/尿肌酐比值等。
影像学检查:双能X线检查、局部X线检查、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骨密度测定等。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地塞米松、泼尼松片、甲泼尼龙片等。
止痛药物:布洛芬、双氯芬酸钠、塞来昔布等。
其他:如甲氨蝶呤环孢素等。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中老年、女性绝经后、脆性骨折史或脆性骨折家族史。
存在多种老年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如高龄、钙及维生素D缺乏、制动、长期卧床、低体重等。
临床表现
不明原因的慢性腰背疼痛。
身材变矮(身高比年轻时缩短大于4公分)或脊柱畸形
容易出现骨折,肢体活动障碍等。
实验室检查
常规检查
血常规、肝肾功、血清碱性磷酸酶(ALP)等。
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通常血钙、磷和碱性磷酸酶值在正常范围,当有骨折时血碱性磷酸酶水平可有轻度升高。
免疫学检查
如血甲状旁腺素(PTH),在老年骨质疏松症患者中可增高或正常,其在原发性甲旁亢、肾性骨病等引起的骨质疏松症中较高,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鉴别诊断。
骨代谢指标
如I型胶原羧基前肽、骨钙素、25-羟维生素D等。
I型胶原羧基前肽、碱性磷酸酶及骨钙素均反映骨形成指标,在骨质疏松患者均中明显升高。以上指标常用于病情监测及疗效评估。
25-羟维生素D主要用于判定是否需要补充活性维生素D制剂。
影像学检查
定量超声
定量超声可判断是否有骨质疏松或者缺钙等情况。
主要用于骨质疏松症的筛查。
指骨放射吸收法
能够更加快捷、方便地测出指骨骨密度,用于骨质疏松症的初步筛查。
常规X线检查
胸腰椎正侧位X线片可定性评估有无骨质疏松。
更重要的是评估是否存在骨折及其它病理性骨骼变化。
磁共振
胸腰椎磁共振主要用于评估是否存在椎间盘有无突出变形等情况。
可进行腰背痛的鉴别诊断,也可及时明确是否需要进一步手术治疗。
注意对于体内有安置金属物体的患者不建议行磁共振检查。
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XA)
此项检查目前被公认为是骨质疏松症骨量检查的金标准。
DXA 常规检测部位是第一腰椎至第四腰椎后前位,左侧股骨近端各部位,包括股骨颈、大转子、Ward 三角区和全髋部。
一般选用T值判断骨密度水平,T 值主要用于判断骨质疏松症的风险。
用于骨质疏松症的诊断及疗效评估等。
定量CT(QCT)
定量CT可以测定松质骨还有皮质骨的体积密度,能够早期反映松质骨的丢失情况。
定量计算机成像(QCT)除用于骨质疏松的早期筛查外,还可以用作骨质疏松药物的疗效的观察。
诊断标准
目前骨质疏松症的诊断主要基于双能X射线吸收测定法(DXA)骨密度测量结果和(或)脆性骨折。
对于绝经后女性、50岁及以上男性,骨密度水平建议使用T值判断,将T值≤-2.5作为骨质疏松症的诊断标准。
如-2.5
注意如 1~4腰椎中某一腰椎T值≤-2.5,但均值>-2.5,仍不能诊断骨质疏松症。
非外伤或轻微外伤发生的骨折,这是骨强度下降的明确体现,故也是骨质疏松症的最终结果及合并症。发生了脆性骨折临床上即可诊断老年性骨质疏松症。
鉴别诊断
老年骨质疏松症主要临床表现为骨痛,需要与下列疾病进行鉴别。
原发性或转移性骨肿瘤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等表现。
不同点:骨肿瘤X线片都有溶骨性破坏,骨扫描可见放射性浓聚区。且一般伴有肿瘤的相关临床表现,如消瘦、恶病质等。根据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可鉴别。
强直性脊柱炎
相似点:都可出现骨痛、畸形等表现。
不同点:强直性脊柱炎所致的腰背痛主要在活动后减轻,休息后加重,且强直性脊柱炎一般好发于青年人。而老年骨质疏松症发生于老年人,且疼痛在活动后加重。根据X线片及血清HLA-B27检测可鉴别。
多发性骨髓瘤
相似点:都可出现骨痛、病理性骨折、高钙血症等表现。
不同点: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还可出现贫血、出血倾向、感染、蛋白尿、血尿等肾功能损害表现。血清中出现M蛋白,有本周蛋白尿。根据骨髓穿刺结果及血清M蛋白测定可鉴别。
原发性甲旁亢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骨痛、畸形等表现。
不同点:原发性甲旁亢还可能出现恶心、呕吐、全身无力等高血钙症状。另外甲旁亢的骨骼改变为纤维囊性骨炎。血PTH、血钙、血磷、骨骼X线摄片和DXA等检查予以鉴别。
治疗
一般治疗
补充足够的蛋白质,改善营养状况。肾衰竭患者应选用优质蛋白,并适当限制其入量。
纠正不良生活习惯,戒烟忌酒,加强运动,多从事户外运动,根据自身情况制定适当的运动方式、运动类型及运动量,预防跌倒。
可适当户外晒太阳,对于眼口等部位做好紫外线防护。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发生脆性骨折、量低下、经确诊为骨质疏松症的患者,都需要采用骨质疏松症药物治疗。
骨吸收抑制剂
骨吸收抑制药物包括双膦酸盐、RANKL 抑制剂、雌激素受体调节剂、雌激素、降钙素 5大类。
双膦酸盐类
双膦酸盐可抑制骨吸收,降低血钙,还可以有效降低骨质疏松性骨折的风险,提高骨密度。是老年骨质疏松患者的首选抗骨质疏松药物。
常用药物有阿仑膦酸钠依替膦酸伊班膦酸利塞膦酸钠唑来膦酸、伊班膦酸钠、依替膦酸二钠和氯膦酸二钠等。帕米膦酸利塞膦酸替鲁膦酸和唑来膦酸。
注意事项
口服双膦酸盐类药物可能引起上消化道症状或胃肠不适,如腹痛、恶心、呕吐、腹泻或便秘等不良反应。一定严格按药品说明书上的指导服用。
服药期间适当补充钙和维生素D。
注意监测肾功能,特别是静脉用药。
RANKL 抑制剂
这是一种单克隆抗体,可以减少破骨细胞的形成和存活,从而降低骨吸收率、增加骨量、改善皮质骨或松质骨的强度,降低骨折风险。
临床上用于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治疗,每6个月皮下注射一次。
该药物应用时应警惕低钙血症的发生,用药期间需注意补钙治疗,监测血钙情况。
雌激素类药物
雌激素能抑制破骨细胞的活性,有效阻止骨丢失,从而预防和治疗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
常用的雌激素有结合雌激素雌二醇等。孕激素建议用天然或接近天然的孕激素。替勃龙是一种特殊的绝经激素治疗。只适用于女性。
无子宫的妇女采用雌激素补充治疗(ERT),有子宫的妇女采用雌、孕激素补充治疗(HRT)方案。长期应用可维持骨密度,降低骨折风险。
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
此类药物与雌激素受体结合,发挥类雌激素的作用,抑制骨吸收,增加骨密度,降低椎体骨折发生的风险。在乳腺和子宫则没有雌激素的刺激作用。
用于骨质疏松治疗的药物有雷洛昔芬、拉索昔芬巴多昔芬等。
注意事项
该类药物主要用于治疗老年女性骨质疏松症,不适用于男性。
与雌激素类药物相同,该类药物可能会轻度增加血栓栓塞性事件发生的风险,故针对有静脉栓塞病史及有血栓倾向者,禁止使用。
降钙素类药物
降钙素类药物可抑制破骨细胞生物活性、减少破骨细胞数量,对骨质疏松性骨折后的急性骨丢失和疼痛有较好的治疗作用。
常用药物主要包括鲑鱼降钙素、鳗鱼降钙素等。
由于降钙素不能有效降低非椎体及髋部骨折风险,且可能有潜在的癌症风险,因此不建议长期使用。目前主要用于缓解骨痛,连续使用时间一般不超过 3个月。
促骨形成药物
目前在国内上市的促骨形成药物只有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
甲状旁腺类似物是促骨形成的代表性药物,能刺激成骨细胞活性,促进骨形成,增加骨密度,改善骨质量,降低椎体和非椎体骨折的发生风险。
目前国内上市的甲状旁腺激素类似物是特立帕肽
目前该药物使用时间不得超过2年。
因其对骨质量影响方面的争议,目前已很少应用。
钙剂及活性维生素D
充足的钙摄入对增加骨量,减缓骨丢失,改善骨矿化和维护骨骼健康有益。如碳酸钙醋酸钙葡萄糖酸钙等。
活性维生素D可促进肠钙吸收,增加肾小管对钙的重吸收,抑制PTH分泌,降低骨质疏松症和骨折风险。常用的活维生素制剂如骨化三醇或阿法骨化醇等。
用药期间需监测血钙、血磷的变化,防止发生高钙血症高磷血症
维生素K2
四烯甲萘醌是维生素 K2的一种同型物,能够促进骨形成,并有一定抑制骨吸收的作用。可以轻度增加骨质疏松症患者的骨量,适用于骨质疏松患者以提高骨量。
止痛治疗
本病导致全身轻到中度疼痛。可用镇痛剂辅助治疗。
如非甾体抗炎药,包括塞来昔布、依托考昔、阿司匹林、布洛芬、吲哚美辛双氯芬酸萘普生等。可缓解疼痛,减轻关节、肌肉慢性炎症,改善躯体功能。
长期服用此类药物有胃溃疡、出血等胃肠道不良反应。
降钙素可以用于骨质疏松性骨痛的治疗。
手术治疗
适应证: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髋部骨折、严重关节炎、骨的严重畸形等。
椎体微创手术
适应证:适用于脊柱骨折,椎体后壁完整、不合并神经症状的稳定性压缩骨折。
主要手术方式有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及经皮球囊扩张椎体后凸成形术(PKP)。
椎体开放性手术
适应证:出现严重压缩和神经压迫症状的椎体骨折患者。
主要手术方式: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术和伤椎置钉法。
内固定手术
多为髓内钉固定。
适用于闭合性骨质疏松性骨折患者,如为开放性骨折,不建议使用内固定手术。
是骨质疏松性骨折最常见的手术方式,但由于骨质疏松患者骨质量下降,可能出现髓内钉固定不牢靠,出现移位等情况。
关节置换术
适应证:主要适用于关节软骨及软骨下骨骨质损伤严重、关节僵硬、脱位、畸形明显,对肢体功能产生严重影响等情况。
髋关节置换术较多用于老年性骨质疏松症导致的髋部骨折。
意义:可以有效缓解晚期关节病变的疼痛,提高关节功能。
术后康复治疗
物理疗法:脉冲电磁场、体外冲击波、全身振动、紫外线等物理因子治疗可增加骨量。超短波、微波、经皮神经电刺激、中频脉冲等治疗可减轻疼痛。
运动疗法
主要是通过力量和平衡训练来预防跌倒和再次骨折。
建议至少4个月内每周进行3个小时的平衡和肌力训练。之后建议每周进行2~3次肌力训练。包括渐进式肌肉力量训练,重点包括锻炼背部肌肉以改善姿势。
此外,需增强肌肉耐力训练,如进行太极、瑜伽等运动。
总之,在治疗老年性骨质疏松性骨折,必须兼顾抗骨质疏松的治疗,采用综合性治疗措施,力求达到减少并发症,提高骨质量,防止再骨折。
预后
治愈情况
目前尚无有效治愈此病的药物,但是积极治疗可以有效缓解症状,改善骨骼代谢过程,避免或降低骨骼变形和骨折等并发症的发生风险,提高生活质量。
如果治疗不及时,可能导致并发症的出现,如腰背部骨折、髋部骨折、呼吸系统感染、胸闷、呼吸困难等,严重影响生活质量,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预后因素
老年性骨质疏松症经过有效、规范的治疗,能够缓解腰背部疼痛症状、维持患者正常的生活质量,同时降低骨折发生风险。
以下因素可能影响预后,导致预后不佳:
心脑血管疾病、代谢性疾病、慢性肾病等常见老年性合并症;
合并骨质疏松性骨折;
没有进行正规的抗骨质疏松治疗,未及时复诊,术后没有适当的康复管理等。
危害性
随着病情的进展,可能会出现胸廓畸形、骨质疏松性骨折或肌肉萎缩,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
部分患者出现严重骨折时,长期卧床等可能会出现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重症肺炎心力衰竭等,可能会导致死亡。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含维生素D丰富的食物:动物肝脏、蛋黄、海鱼、鱼肝油、蘑菇等。
还要注意配餐的合理性,进行科学补钙。少吃腌制类食物,如咸菜、罐头等。
减少饮酒、喝浓咖啡、茶和碳酸饮料,戒烟。脂肪、糖类摄取量不宜过高等。
生活管理
老年骨质疏松患者要建立一个良好的生活习惯,每日保证充足的睡眠,保持乐观愉悦的心情。
多晒太阳可以促进体内维生素D的合成及钙的吸收,但应注意眼睛等敏感部位的防晒。
保持室内环境整洁,避免地上杂物过多,以防发生绊倒;地板、卫生间及厨房地面应防湿、防滑、防跌倒。老年人起床或站起时应防晕防摔。
运动管理
运动可以改善机体敏捷性、力量、姿势及平衡等,减少跌倒的风险,从而减少骨质疏松骨折的发生,还可以增加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患者开始新的运动训练前应咨询专业医生,进行相关评估,选择适合的运动方式。
对于身体机能较好,无骨质疏松骨折高风险及无明显活动受限的老年人群首选陆地运动,如慢跑、散步等。
对于身体基本条件差、骨折高风险及不能耐受较高强度运动的患者,可以选择较低冲击性训练,如水上运动、太极拳等。
病情监测
如出现骨痛加剧,伴活动障碍,建议及时去医院接受检查和治疗。以便尽早发现骨质疏松或骨质疏松性骨折。
已经出现骨质疏松性骨折,长期卧床的患者,密切关注有无咳嗽、咳痰、胸闷、呼吸困难、下肢肿胀疼痛、胸痛等情况,警惕可能出现肺部感染、下肢静脉血栓、肺栓塞等情况,需及时就医。
随诊复查
复诊目的:在接受治疗期间应监测疗效、评估药物不良反应、对治疗的依从性等,以达到治疗目的,从而降低骨折风险。
复诊时间:复诊时间通常间隔为1个月到6个月或6个月到1年,一般以医嘱为准。如果出现症状加重,需及时就诊。
复查项目
实验室检查:血钙、25( OH) D 水平、 尿钙、尿磷、血清骨源性碱性磷酸酶、血骨钙素、I型胶原羧基前肽等。
影像学检查:DXA骨密度、脊柱影像学检查等。
预防
对老年人应早期筛查骨密度,做到早发现、早治疗。
合理膳食,补充充足的钙剂和维生素D。
改善生活方式,多晒太阳,适当户外行走、活动。
已经存在骨质疏松者,应预防跌倒,避免攀高取物,地面防滑,雨雪天气避免出门等。
主动学习骨质疏松知识,争取早期诊断,及时预测骨折风险。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 正规网站

    正规网站 信息服务
  • 信息查询

    信息查询 真实有效
  • 隐私保护

    隐私保护 安全放心
  • 免费咨询

    免费信息咨询服务
  • 平台授权

    数据服务 全球收录
  • 专业客服

    专业客服在线服务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