婴幼儿呛奶
概述
概述
婴幼儿呛奶,是指婴幼儿在吃奶过程中或吐奶后,将口鼻腔内返流奶汁吸入气道的现象。多数症状较轻的呛奶,经婴幼儿自行调整呼吸和吞咽可缓解;但较严重的呛奶,或出现呛奶窒息时应及时抢救并就诊,以免发生危险。
危害
轻症经及时处理后,预后良好,病程迁延者,影响生长发育,重症者感染不易局限,危及生命。
常见疾病
肺炎、喉软骨发育不良、腭裂、维生素A缺乏病等。
原因
常见原因
1.生理性因素:婴幼儿神经系统发育不完善,吞咽反射薄弱,会厌失灵,无法将呛入呼吸道的奶汁咳出。
2.先天发育畸形:喉软骨发育不良、腭裂等,可导致婴幼儿反复呛奶。
3.呼吸系统疾病:如肺炎、胸膜炎,婴幼儿出现刺激性干咳,可伴有呕吐、呛奶。
4.维生素A缺乏:维生素A可维持婴幼儿会咽部皮肤黏膜上皮细胞组织的正常结构,维生素A缺乏时除频发呛奶症状外尚伴有角膜软化、溃疡,皮肤干燥、粗糙、出现皮损,毛发稀少,口角糜烂等。
其他原因
喂养方式不当:喂奶速度过快,奶粉过烫、过冷,浓度不当。
检查
体格检查
1.一般检查:观察婴幼儿是否有面部发育不良,检查婴幼儿体温、心率、脉搏等。
2.外科检查:听诊肺部是否有异常呼吸音及胸膜摩擦音。
3.神经系统检查:检查婴幼儿吞咽功能、语言功能等。
实验室检查
1.血清维生素A浓度检查:可确诊维生素A缺乏病。
2.血常规:检查是否有白细胞计数、淋巴细胞比例的改变。
3.C反应蛋白试验:检查是否有感染,并评估感染的严重程度。
4.病原学检测:包括痰、咽拭子、胸腔积液等组织的直接涂片镜检及细菌分离鉴定,可检测细菌或病毒抗原,以明确病原体。
影像学检查
1.X线检查:检查肺部实质是否有病变及是否有胸腔积液。
2.B超检查:检查是否有胸腔积液,明确积液容量。
4.电子喉镜检查:检查喉软骨发育情况。
病理检查
胸腔穿刺抽液:为有创性检查,必要时进行胸腔穿刺抽液,以明确胸膜炎的原因。
诊断
诊断原则
依据临床特征及辅助检查可做出诊断。
鉴别诊断
1.生理性呛奶:多数婴幼儿呛奶为生理性呛奶,通常通过婴幼儿自行调整呼吸和吞咽奶汁,可缓解。
2.维生素A缺乏病:婴幼儿除频发呛奶外,还伴有角膜软化、溃疡,皮肤干燥、粗糙、出现皮损,毛发稀少,口角糜烂等。
3.喉软骨发育不良:常发生于早产儿、低体重儿,婴幼儿除频发呛奶外,还伴有哭闹时喉鸣音及呼吸困难,喉镜检查可发现会厌软化并确诊。
4.腭裂:婴幼儿除频发呛奶、吸吮及吞咽功能障碍外,还可见口腔颜面部畸形。
6.胸膜炎:婴幼儿常有胸痛及呼吸困难,严重时表现为呼吸急促、鼻翼颤动、口唇青紫、持续咳嗽等。
就医
以下情况,需拨打120或立即去急诊
1.婴幼儿口唇青紫、全身抽动、吐出奶泡,需自行清理口鼻返流奶汁,同时拨打120准备入院抢救。
2.婴幼儿吸气困难、胸廓出现凹陷。
3.自行处理无缓解,婴幼儿哭闹无声或不哭。
4.婴幼儿出现精神萎靡、意识丧失。
5.刺激脚底,婴幼儿无反应。
6.婴幼儿高热不退。
以下情况,需要到门诊就医
1.婴幼儿长期吐奶、呛奶,通过改善喂养方式仍未缓解,需及时于小儿消化科就诊
2.婴幼儿体重下降,出现腹泻、发热,需及时于小儿消化科就诊。
3.婴幼儿反复发热、呛咳、呼吸困难,需及时于小儿呼吸科就诊。
家庭处理建议
1.将平躺或侧躺的婴幼儿脸偏向一侧,清理口腔、鼻腔返流奶汁,避免误吸。
2.拍打宝宝背部,刺激宝宝哭叫咳嗽,协助其将奶汁咳出。
3.效果不佳,奶汁排出不净,可使婴幼儿趴在大人膝上进行拍背。
4.喂奶时避免速度过快,人工喂养的婴幼儿,选择合适孔径的奶嘴,注意奶汁温度,避免过冷、过烫。
5.喂奶时尽量竖着抱起婴幼儿,应少量多次,避免过量喂哺。
6.喂奶过程中中间可稍做停顿,让婴幼儿休息片刻。
7.喂奶过程中及喂奶后,帮助婴幼儿拍背,排出胃内空气。
8.家长应知晓婴幼儿呛奶窒息的基本处理方法,但应重在预防。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原因
检查
诊断
就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