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精依赖
概述
长期大量饮酒产生对酒精的心理和生理依赖,造成病理性适应状态
饮酒不能自控,对酒精有强烈渴望,停止饮酒会产生精神和躯体的不适
与个体的生理、心理因素和社会环境因素有关
治疗方法为进行戒酒治疗,包括药物治疗和心理综合干预治疗
定义
酒精依赖指长期大量饮酒后,产生了对酒精的心理和生理依赖,造成了不良适应状态。酒精依赖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并且受遗传因素影响的复杂疾病。
当饮酒的时间和量达到一定程度后,患者无法控制自己的饮酒行为,并出现一系列特征性症状,如强迫饮酒、无法自制找酒或饮酒、对酒精耐受性增加(表现为饮酒量增加)、停饮(少饮)后出现戒断症状。
分型
根据酒精依赖的程度,可分为:
轻度酒精依赖。
中度酒精依赖。
重度酒精依赖。
发病情况
患病率
酒精是最常使用的精神活性物质之一。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全球饮酒者超过20亿,有7630万人可以被诊断为酒精依赖。
2013~2015年,在中国大陆地区的31个省、自治区及直辖市的调查结果显示,符合《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4版)》(DSM-IV)中酒精依赖的诊断标准者12个月患病率为0.7%,终身患病率为1.3%。
疾病分布
由于社会文化背景的差异,总体上酒精依赖的发生率男性明显多于女性,白种人多于黄种人。
酒精依赖者以男性、重体力劳动者为主,近年来女性的饮酒率上升,有低龄化趋势。
症状
主要症状
对饮酒渴求,强迫饮酒,无法控制。
固定的饮酒模式,有晨饮(每天早起即饮酒,常为空腹饮)、发作性狂饮(每间隔一段时间就大量饮酒一次至酩酊大醉)、定时饮酒。
视饮酒高于一切其他活动,不顾事业、家庭和社交活动。
对酒精的耐受性增加和出现戒断症状(如不能静坐,易激惹和惊跳,恶心、呕吐和出汗等)。
其他症状
酒精所致精神障碍
急性酒精中毒
急性酒精中毒指短时间摄入大量酒精后出现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紊乱状态。
酒精戒断
一般在停饮或减少饮酒量数小时后出现,症状包括:
自主神经功能紊乱,出现恶心或呕吐、心悸出汗等症状。
癫痫样发作。
意识障碍(谵妄)。
精神病症状(幻觉等)。
其他
Korsakoff综合征:表现为以下三大特征。
近事记忆障碍:对新近发生的事物记不清,但能回忆过去的事情。
虚构和错构:将未曾发生的事情记成真实发生的;记忆中的事情发生错乱,总是“张冠李戴”。
定向障碍: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的状态判断错误。
酒精所致躯体症状
消化系统疾病
可出现消化道疾病如食管炎、上消化道出血、食管癌等。
心血管系统疾病
饮酒后可诱发心绞痛、冠心病、心肌梗死等。长期大量饮酒可引起酒精性心肌炎。
神经系统疾病
常见末梢神经炎,患者有四肢无力、感觉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的感觉。
共病情况
在酒精依赖期间或停饮之后,常存在与其他精神疾病共病的情况:
酒精所致精神病性障碍(出现幻觉、错觉等)。
情感障碍。
焦虑障碍。
睡眠障碍等。
病因
生物因素
酒精依赖有家族聚集性,酒精依赖的遗传度为51%~65%(男性)和48%~73%(女性)。一级亲属(指父母、子女及兄弟姐妹)中有酒精依赖的人出现饮酒问题的风险比没有家族史的人高2倍。
酒精在体内的代谢主要通过两种酶,即乙醇脱氢酶和乙醛脱氢酶。研究发现,乙醛脱氢酶活性较低的人少量饮酒即可感到身体不适,因此不会大量饮酒,也就难以产生酒精依赖。
心理因素
一般认为,患者在出现酒精依赖之前,没有共同的人格特点。但临床上常见的酒精依赖患者往往比较外向、冲动,爱寻求刺激。
有焦虑、抑郁、强迫、恐惧等精神障碍的患者,为缓解情绪,也可能大量饮酒,最后形成酒精依赖。
性格内向、忧郁、不善交际者可能会借助酒精“壮胆”,久而久之形成酒精依赖。
社会环境因素
饮酒问题在不同社会、文化环境中有不同,主要的影响因素有价值观、社会习俗、社会角色、经济发展、饮食习惯、社会应激等。
酒文化中提倡聚餐时饮酒、以饮酒表示情谊等也是引发酒精依赖的因素。
易患因素
男性。
受教育程度较低。
婚姻破裂。
重体力劳动。
社会对醉酒者的容忍度高。
收入低者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精神心理科
若在过去一年内,对喝酒有强烈的渴求,对喝酒的重视程度高于其他活动,出现耐受性增加和戒断症状,建议前往医院就诊或咨询专业的精神心理医生。
急诊科
出现胸痛、呕吐甚至呕血、癫痫发作、幻视、昏迷等紧急情况,建议立即去急诊科就诊。
内科
过度饮酒6~12小时后,出现胸痛、恶心、呕吐等,到消化内科就诊。
出现四肢无力、感觉麻木、针刺样或烧灼样的感觉,到神经内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酒精的滥用和依赖会导致躯体、精神产生其他疾病,出现成瘾倾向,建议尽早就医。
特别提醒:严重的酒精戒断反应可能危及生命,出现任何异常症状,如恶心、呕吐、心悸出汗等,需及时就医检查。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饮用的什么品种的酒,每天多久喝一次,每次喝多少?
有什么不适症状?
每次饮酒能控制自己吗?
有无呕吐、抽搐、昏迷等情况?
病史清单
有患有精神心理障碍的血亲吗?
患过任何精神心理方面疾病吗?
以前在别的医院就诊过吗,诊断是什么?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血常规检查、激素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
影像学检查:脑CT检查、磁共振成像检查、B超检查
其他检查:心理检查
诊断
诊断流程
病史询问
包括饮酒史、饮酒方式、每日饮酒量、戒酒史、戒断症状史、躯体疾病、精神障碍史、药物滥用史等。
临床检查
体格检查、神经系统查体及精神检查。
辅助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生化、甲状腺功能、头颅 MRI、脑电图、心电图、胸片及腹部彩超等。
心理测量
可使用相关筛查量表进行初步筛查或评估依赖严重程度。
医学诊断标准
一般采用《精神疾病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的标准进行诊断,诊断标准如下。
一种有问题的酒精使用模式导致显著的具有临床意义的损害或痛苦,在12个月内表现为下列至少2项症状:
酒精的摄入常常比希望的量更大或时间更长。
总要试图戒酒或减少饮酒量,或者努力不喝酒,但努力总是失败。
花大量的时间获得酒精、喝酒或从喝酒中恢复。
对喝酒有渴求或强烈的欲望,或者是迫切地想要喝酒。
反复因喝酒导致不能履行在工作、学校或家庭中的主要角色的义务。
尽管喝酒引起或加重持续的或反复的社会和人际交往问题,但仍然继续喝酒。
由于喝酒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
在对躯体有害的情况下,仍不断喝酒。
尽管认识到使用酒精可能会引起或加重持续的或反复的生理或心理问题,但仍然继续喝酒。
耐受,通过下列两项之一来定义:
需要显著增加酒量以达到过瘾或预期的效果。
继续喝同等量的酒会显著降低效果。
戒断,表现为下列两项之一:
特征性酒精戒断综合征。
酒精(或密切相关的物质,如苯二氮䓬类)用于缓解或避免戒断症状。
鉴别诊断
与躯体疾病鉴别
酒精依赖应与颅脑外伤、低血糖、原发性癫痫等引起的意识障碍相鉴别。
需获得充分的病史、详细查体及辅助检查予以鉴别。
与精神障碍鉴别
还应关注是否共病其他精神障碍、多药滥用等问题。
自评量表
早期筛查或自我判断时,可以采用一些简单的自测量表进行测评,根据测评结果,去医院做进一步检查。
密西根酒精依赖筛量查表(MAST)
主要测量与饮酒有关的问题,用于在人群中筛查出可能有酒精依赖问题的对象,适用于16岁及以上的人群。
本量表共包括24个项目, 仅针对经常饮酒者,由受测者自行填写。
治疗
治疗目的:帮助患者缓解酒精依赖症状,最终戒酒,预防和减少并发症。
治疗原则:对症治疗,积极治疗原发疾病和并发症。
一般治疗
一般采取戒酒治疗,要一次性彻底停止饮酒。常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替代治疗,戒断期过后停用。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急性酒精中毒用药
阿片受体拮抗剂纳洛酮可用于急性酒中毒的救治。一般采用肌内注射,直至患者清醒。有研究显示,及时、充分地使用此药可提高存活率,减少并发症,而且可缩短患者昏迷时间。
戒断症状用药
常用苯二氮䓬类药物替代治疗,及时足量给药,避免发生药物依赖。
可选用第二代抗精神病药物,如利培酮,治疗幻觉、妄想等精神病性症状。
对有癫痫发作或有癫痫史的患者,可选用抗癫痫药物进行治疗,如丙戊酸钠,预防癫痫发生。
酒增敏药
抗酒渴求药
纳曲酮:能减少酒依赖患者饮酒量和复发率,特别是当与心理治疗联合起来使用时。
阿坎酸钙(乙酰高牛黄酸钙):患者戒酒后即可立即开始使用阿坎酸钙治疗,不良反应很少,戒酒后也应维持用药,如果患者重新饮酒也应维持用药。
心理治疗
心理治疗是戒酒治疗中非常重要的一步,患者需要接受长期的心理治疗,防止复发。
行为疗法
在接触酒类的同时,给以恶性刺激,如用电流或橡皮圈等刺激手腕、皮肤乃至生殖器官,或肌内注射催吐药使其呕吐,破坏患者病理条件反射,以强化抑制直到消退已建立的条件反射。
可使用放松训练,帮助患者放松,减轻躯体症状。
支持性心理治疗
干预过程中医生或治疗师会采用正面而乐观的语言,帮助患者寻找有说服力的戒酒理由,并在每次门诊/咨询时反复强化。
医生或治疗师会给予患者戒酒建议,告知饮酒的危害和戒酒的益处,促使患者进入戒酒思考期和准备期,帮助患者寻找社会支持。
医生或治疗师会教给患者处理戒断症状的技巧,提供给患者戒酒药物资料和戒酒自助资料。
团体治疗
患者可加入自助性的康复组织,不断强化戒酒决心。酒精依赖匿名者协会(AA)的互助小组形式,被证明是有效的戒酒方法。
预后
治愈情况
饮酒量小,饮酒时间短,酒精依赖较轻者预后好。
长期大量饮酒和反复复饮者,经治疗后可改善症状。
有饮酒相关躯体疾病,且导致身体各系统紊乱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躯体危害
酒精为精神活性物质,具有成瘾性。酒精对大脑有直接的神经毒性作用,使患者出现一系列神经精神症状。
长期无节制饮酒,对人体健康损害极大,以心、肝、神经系统最为明显,最常见的是肝硬化、周围神经病变和癫痫发作,形成酒精中毒性精神障碍及酒精中毒性脑病,严重者引起而死亡。
心理危害
酒精依赖会引起或加重人际交往问题,酒精依赖患者会因为饮酒而放弃或减少重要的社交、职业或娱乐活动,长此以往可能形成精神心理问题,如酒精性人格障碍等。
酒精依赖也会加重个体自身的焦虑、抑郁等精神障碍。
社会危害
除了严重影响患者的心理健康外,由饮酒而引发的家庭暴力、刑事案件和交通事故层出不穷,对社会造成极大的危害。
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2018年全球酒精与健康状况报告》指出,有害酒精使用每年导致300万多人死亡,男性居多。
日常
个人护理
心理护理
增强意志力,学习应对酒瘾发作的方法和技巧。
给自己积极的心理暗示,强化自己的戒酒动机,当取得阶段性成果时及时奖励自己。
及时缓解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不愉快事件造成的焦虑、抑郁、紧张等不良情绪。
生活方式
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尽量从事自己感兴趣的工作。
培养生活中的爱好,在酒瘾发作时转移注意力。
定期复诊,不适随诊。遵医嘱服药,不要自行停药、减药。
做一些舒缓压力的运动,如瑜伽、慢跑等。
主动回避引起饮酒的情境。
积极治疗躯体疾病。
睡眠及饮食护理
养成良好的作息习惯,合理安排休息时间。
饮食无特殊禁忌,可多摄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柚子、绿叶蔬菜。避免暴饮暴食。
家庭护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家人应多理解安慰患者,帮助患者建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帮助患者多补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减少兴奋性食物摄入,如咖啡、浓茶等。
日常避免引起患者饮酒的情境,使患者不宜接触到酒。
检测患者的各项身体指标,督促其定时复诊。
预防
注意劳逸结合,保持健康生活方式,保持心情愉悦,避免压力过大。
家长和学校应加强管控,避免儿童和青少年饮酒,多进行过量饮酒危害的教育。
大众媒体宣传饮酒相关的知识,普及酒精依赖的危害。
形成、保持良好的生活方式,养成健康的习惯。
目录
概述
症状
病因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