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电休克治疗
概述
治疗精神疾病的常用物理治疗方法
有效缓解抑郁症、双相障碍、精神分裂症患者的相关症状,改善患者精神状态
治疗费用一次在800~1000元左右
安全性相对较高,极少导致死亡
定义
改良电休克治疗指对传统电休克治疗进行了改良的物理治疗方法。
具体是在传统电休克治疗的基础上,加用静脉麻醉药和肌肉松弛剂,进行短暂的全身麻醉,使受检者在无意识状态下接受治疗,能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的放电,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又不发生全身性抽搐。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效果
改良电休克治疗是利用短暂适量的电流刺激大脑,引起患者意识丧失,而达到治疗精神障碍的一种方法。
安全性
在通电治疗前先作静脉麻醉,并注射适量肌肉松弛药,不会出现明显的抽搐发作,安全性较高。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改良电休克治疗需要精神科临床医生与麻醉师配合进行。
这种改良电休克治疗自问世以来,已被广泛应用,技术已经比较成熟。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改良电休克治疗费用包括治疗费用、麻醉费用、药品费用,每次800~1000元左右。
但是,根据地区及医院的等级不同,费用也有所不同的,建议咨询当地医院。
医院科室选择
改良电休克治疗通常由经过培训的精神科医生与麻醉师配合操作,在精神专科医院或综合医院精神科进行。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严重抑郁,有强烈自伤、自杀企图及行为者,以及明显自责自罪者。
极度兴奋躁动冲动伤人者。
拒食、违拗和紧张性木僵者。
精神药物治疗无效或对药物治疗不能耐受者。
不宜情况
紧急情况下改良电休克治疗无绝对禁忌证及绝对年龄限制,但下列情况可增加治疗的危险性,需高度重视,谨遵医嘱。
脑器质性疾病:颅内占位性病变、脑血管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炎症和外伤。
骨关节疾病,尤其新近发生者。
出血或不稳定的动脉瘤畸形。
有视网膜脱落潜在危险的疾病,如青光眼。
急性的全身感染、发热。
严重的呼吸系统疾病,严重的肝、肾疾病。
正在使用利血平治疗者。
孕妇。
治疗前
治疗前检查
体格检查
详细的体格检查包括患者生命体征(体温、脉搏、血压)及神经系统查体。
判断患者基础情况,是否需要在治疗前调整用药。
实验室检查
可完善血常规、血生化等相关检查。
排除是否有感染等疾病发生。
影像学检查
完善胸部X线检查。
判断肺部情况,排除相关疾病。
其他检查
治疗前常规行心电图检查。
治疗前行脑电图检查。
治疗前准备
治疗前8小时停服抗癫痫药和抗焦虑药或治疗期间避免应用这些药物,禁食8小时、禁水4小时以上。
准备好各种急救药品和器械。
治疗前测体温、脉搏、血压。如体温在37.5℃以上,脉搏120次/分以上或低于50次/分,血压超过150/100mmHg或低于90/50mmHg,应暂停治疗。
排空大小便,取出活动义齿,解开衣带、领扣,取下发卡、眼镜等,卸妆(尤其需要卸指甲油)。
通常于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阿托品,防止迷走神经过度兴奋,减少分泌物。如第一次治疗呼吸恢复不好,可以在以后每次治疗前15~30分钟皮下注射洛贝林。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改良电休克治疗操作方法在麻醉师参与下施行。
当角膜反射消失或减弱,面部、全身出现肌纤维震颤,呼吸变浅,全身肌肉放松(一般约为给药后2分钟)时,即可进行治疗。
通电
通电2~3秒。观察口角、眼周、手指、足趾的轻微抽动,持续30~40秒,为一次有效的治疗。
治疗时间
改良电休克治疗时间很短,通常几分钟就可以完成治疗,主要取决于患者的麻醉状态。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对于改良电休克治疗后的病人,一定要让其去枕平卧在病床上;
注意观察生命体征以及呼吸情况,保持呼吸道通畅;
避免病人出现坠床的情况;
若患者出现头痛头晕恶心等不适症状,一定要及时向医生报告。
恢复过程
常见不良反应
常见的不良反应有头痛、恶心、呕吐、焦虑、可逆性的记忆减退、全身肌肉酸痛等,这些症状较轻时通常无需处理。
并发症及应对
年龄大、治疗期间应用具有抗胆碱能作用药物的患者,较易出现意识障碍,(一般程度较轻且具有昼轻夜重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持续的定向障碍,可有视幻觉),还会出现思维及反应迟钝、记忆和理解力下降,此时,应停用改良电休克治疗。
心血管并发症:表现为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也有部分患者表现为心率下降。多数心血管改变很轻微,对于容易发生这类并发症的患者来说,医生会提前药物干预来降低并发症发生。
死亡极为罕见,多与潜在躯体疾病有关。
后续治疗
一般由每日1次过渡到隔日1次,或者一开始就隔日1次,一个疗程6~12次。
一般躁狂状态6次左右即可;幻觉妄想状态多需要8~12次;抑郁状态介于两者之间。
日常生活
治疗周期内
忌大量、急切地进食,尤其是面食,因为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和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容易导致噎食的发生。
治疗后先进食少量流食,第一餐最好进食面条等半流体食物,切忌大量、急切地进食,尤其是固体面食,因为治疗中使用的麻醉剂和肌松剂的残余作用容易导致噎食的发生。第二餐方可按照平时习惯进餐。
治疗期间不能驾驶汽车、操作危险性机械,否则可能会因为判断力或反应能力不灵敏导致危险的事故。
治疗期间不要饮酒,酒精与麻醉药同时使用可能会导致严重后果。
患者家庭成员可在专业人员的指导下,帮助患者进行精神康复。
治疗周期结束后管理
密切关注并记录患者病情发展、服药情况及生活状态,若发现病情变化,及时联系医务人员。
督促患者按时按量服药,拥有健康的生活方式,适量运动,戒烟戒酒。
不要过多替代、照顾,应培养患者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
鼓励患者树立自信,重返社会。
对发作期间的患者应密切监护,防止意外发生。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