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碱烧伤
概述
碱类物质包括钾、钠、钙、镁的氢氧化物以及碳酸氢钠、氟化物等。由于工业上的广泛应用,因此,临床上碱烧伤也较为常见。一般常见致伤的碱性药物有苛性碱(氢氧化钠、氢氧化钾)、石灰和氨水等,且强碱可使组织细胞脱水并皂化脂肪。此外,碱离子与蛋白结合后,形成可溶性蛋白,能穿透到深部组织。如果早期处理不及时,创面可继续扩大或加深,并引起剧痛。
病因
与碱类物质接触导致。碱类物质包括钾、钠、钙、镁的氢氧化物以及碳酸氢钠、氟化物等。碱能够吸收组织水分,使细胞脱水而坏死,并产热加重损伤,而且能结合组织蛋白,生成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碱性变性蛋白化合物易于溶解,可进一步作用于正常的组织蛋白,致使病变向纵深发展;强碱还能皂化脂肪,皂化时产生的热量可使深层组织继续环死,因此碱烧伤比酸烧伤严重。
症状
1.强碱烧伤
碱烧伤时,由于碱对组织的吸水作用,是局部细胞脱水,碱离子与组织蛋白形成碱变性蛋白复合物,且此复合物可溶性较强,能使碱离子进一步穿透至深部组织,引起损害。皂化脂肪组织,皂化时产生的热,可继续损伤深部组织,使创面加深。因此,强碱烧伤临床上常表现为:创面呈黏滑或肥皂样变化,痂皮较软,有进行性加深的趋势,深度常在深Ⅱ度以上;疼痛剧烈;创面感染易并发创面脓毒症
2.生石灰烧伤
生石灰即氯化钙,遇水生成氢氧化钙并放出大量反应热,因此可引起皮肤的碱烧伤和热烧伤,相互加重。烧伤创面较干燥,呈褐色,有疼痛感。而且在创面上往往残存有生石灰。
3.氨水烧伤
氨水是农业上常用的肥料之一,极易挥发,具有刺激性,溶于水后生成氢氧化铵。氨水常用的浓度为18%~30%,是中等强度碱,它与强碱类一样有溶脂浸润之特点。临床上常见的类型有:①氨水接触皮肤或黏膜的烧伤;②氨水或氨水蒸气引起地吸入性损伤,其并发症是下呼吸道的吸入性损伤和肺水肿,应引起重视。
检查
同热力烧伤部位。必要时需检查是否伴有呼吸道吸入性损伤。
诊断
诊断要点:
1.有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接触史。
2.浓碱溶液烧伤所造成的痂皮软而湿,创缘发红、有水疱。痂皮不能阻止碱性物质继续浸润深层组织。创面pH试纸实验呈碱性反应。
3.碱蒸汽吸入者,可发生呼吸道损伤。碱性物质侵入眼睛,可破坏角膜、结膜乃至虹膜,造成严重损伤,甚至失明。
4.除外酸烧伤和其他碱烧伤。
鉴别诊断
主要与酸烧伤、放射性烧伤、火烧伤相鉴别。病史有无具体接触碱性化学品可予以鉴别。
治疗
碱烧伤后,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和/或弱酸性溶液冲洗创面,冲洗时间越长,效果越好,达10小时或无滑腻感效果尤佳,但伤后2小时始处理者效果差。如创面pH值达到7以上,也可以用0.5%~5%醋酸、3%硼酸或10%枸橼酸中和湿敷创面,再用清水冲洗。
创面冲洗干净后,最好采用暴露疗法,以便观察创面的变化。深度烧伤应及早进行切痂植皮。若出先氨水蒸气吸入性损伤时应密切观察患者肺部情况,及时应对吸入性损伤的可能并发症。
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方法有哪些
强碱烧伤处理错误的方法多为用酸性溶液中和,对于生石灰烧伤,应避免直接用水冲洗。
强碱能够渗透组织,使组织蛋白发生溶解,因此对皮肤组织的损伤较酸性物质更强。当发生强碱烧伤时,应注意不能够用酸性溶液中和,酸碱相遇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热量,导致烧伤部位温度升高,加重病情。
对于生石灰烧伤,应避免直接用水冲洗,水与生石灰同样会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热量,使得局部温度上升,加重烧伤病情。
对于强碱烧伤的患者,应立即使用大量清水冲洗,生石灰烧伤的患者需先擦净皮肤表面的生石灰颗粒,再给予大量清水冲洗,切记不能不加处理送往医院。
强碱于皮肤上存在时间越长,烧伤情况越严重,清水处理后应及时就医,明确烧伤程度,给予处理痂皮等对症治疗,必要时可能需要植皮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检查
诊断
鉴别诊断
治疗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