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脊髓炎
概述
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的脊髓炎症性疾病
表现为病变脊髓节段对应的肢体感觉、运动和大小便功能障碍
主要由感染或变态反应所致
治疗以药物治疗、康复治疗为主
脊髓炎是什么?
定义
脊髓炎是指发生在脊髓的一类炎症性疾病,通常由感染或自身免疫反应所致。
脊髓位于脊椎骨组成的管道(椎管)内,脊髓两旁发出成对的神经,分布到四肢、躯干和内脏,分别支配身体相应部位的感觉、运动,并控制大小便功能和自主神经功能。
分类
按疾病部位分类
脊髓前角灰质炎:病变选择性累及脊髓前角灰质。
横贯性脊髓炎:病变累及数个脊髓节段的所有神经结构。
不完全性脊髓炎:病变累及一个或几个脊髓节段的部分神经结构。
播散性(脑)脊髓炎:病变同时或短时间内相继累及多个脊髓节段(及大脑)。
脊髓脊膜炎:脊髓和邻近脊膜均受累。
脊髓脊膜脊神经根炎:脊髓和邻近的脊膜及脊神经根均受累。
按病因分类
感染性脊髓炎:包括病毒性脊髓炎、细菌性或螺旋体性脊髓炎、真菌性脊髓炎及寄生虫性脊髓炎。
免疫相关性脊髓炎:主要包括神经组织自身免疫性脊髓炎,常见类型为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谱系疾病、MOG抗体相关疾病及GFAP星形细胞病。其他类型包括系统性自身免疫疾病累及脊髓、副肿瘤性脊髓炎、生物学标志物不明且发展方向未定的复发性脊髓炎。
特发性脊髓炎:病因不明。
按起病形式分类
急性脊髓炎:3周内病情达到高峰。
亚急性脊髓炎:3~8周病情达到高峰。
慢性脊髓炎:病情进展性加重超过8周。
发病情况
脊髓炎种类繁多,缺乏详细的发病数据。
临床上较多见急性横贯性脊髓炎,每100万人中约有1~4人发病。
各年龄段均可发病,10~19岁和30~39岁为2个发病高峰。
男女发病情况无差异,春、秋、冬三季发病较多。
脊髓炎是病毒感染导致的吗?
病毒感染可以引起脊髓炎,其他感染、免疫功能紊乱也可引起本病。
感染是导致脊髓炎常见的原因,病原体侵袭脊髓,诱发炎症反应。常见病毒包括肠道病毒、带状疱疹病毒等,其他病原体包括细菌、真菌、寄生虫等。
免疫功能紊乱也会导致患者脊髓细胞被免疫系统攻击、死亡,引起炎症,常见于结节病、白塞病、肿瘤等。
脊髓炎的后果严重吗?
脊髓炎后果严重程度与主要病变脊髓节段有关。
多数脊髓炎患者经及时治疗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颈段脊髓病变的患者会出现四肢瘫痪感觉障碍、大小便失禁,预后差。如果病变波及到延髓,还会影响患者吞咽、呼吸、循环功能,造成生命危险。
病变脊髓节段长且损伤完全的患者,神经功能恢复可能性小,常遗留严重后遗症。
脊髓炎特效药有什么?
脊髓炎没有特效药,常用药物包括抗炎药物、神经营养药、抗感染药物等。
脊髓炎急性期可采用甲泼尼龙、免疫球蛋白等药物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病情改善。
维生素B1甲钴胺等神经营养药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
对于因感染引起的脊髓炎可使用抗生素治疗,如头孢克肟等控制感染。
病因
致病原因
感染
病毒感染:脊髓灰质炎病毒、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带状疱疹病毒、EB病毒、巨细胞病毒、人类T淋巴细胞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
细菌或螺旋体感染:结核分枝杆菌、苍白密螺旋体等。
寄生虫感染:如弓形虫。
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以下因素均可引起免疫系统功能异常。
疫苗接种:部分患者在接种疫苗后,可发生免疫功能紊乱。
免疫系统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白塞病、结节病等。
肿瘤诱发。
创伤
脊柱和脊髓,受到撞击、压迫、扭转、牵拉等创伤,可引起脊髓炎症。
发病机制
脊髓炎发病机制不清。部分病例可能与感染后变态反应有关。
诱发因素
存在以下因素时,可能会诱发脊髓炎。
过度劳累。
感染,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感染等。
精神紧张。
症状
脊髓炎分型较多,各型表现有所不同,下面以急性横贯性脊髓炎为例,详细介绍其临床表现。
急性横贯性脊髓炎起病较急,首发症状多为双下肢无力、麻木、病变相应部位的背痛、病变节段有束带感。
多在2~3天内病情进展至高峰,同时出现病变水平以下肢体迟缓性瘫痪、感觉障碍、排尿和排便障碍。
主要症状
背部疼痛
疼痛范围可能不固定,可向周围放射。病变相应部位有束带感。
主要为钝痛,部分也可表现为剧烈的尖锐疼痛。
运动障碍
早期常为脊髓休克,表现为四肢瘫或双下肢弛缓性瘫痪(如手脚不灵活,肢体麻木、运动缓慢),肌张力减退,腱反射消失。
脊髓休克期过后,肌力从远端开始恢复、腱反射逐渐增高,损伤节段以下锥体束征阳性。
感觉障碍
脊髓损伤平面以下深浅感觉均消失,以痛觉和温度觉缺失最为突出。
在急性期,常感觉双下肢麻木或躯体像被腰带捆着一样,随后出现肢体瘫痪。
自主神经功能障碍
排尿、排便不畅。
病变节段以下皮肤干燥、少汗或无汗、脱屑,指甲松脆。
其他症状
患者可因高位脊髓病变导致出汗障碍而出现非感染性发热,物理降温有效。
痉挛、痛性痉挛和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因接触皮肤、肢体运动、膀胱充盈和精神紧张诱发。常见于恢复期。
并发症
因下肢运动和感觉障碍,长期不能活动造成皮肤持续受压,可出现压疮
因下肢瘫痪运动障碍,长期卧床,可引起下肢静脉血栓。
长期卧床后可能会并发感染,引起肺炎、泌尿系统感染和皮肤感染等。
就医
就医科室
神经内科
如果长期出现手脚麻木、乏力、颈部或腰背疼痛,伴大小便不畅等症状,建议及时就诊。
急诊科
若突然出现剧烈的腰背疼痛、四肢无力、呼吸困难等症状,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尽量记录出现过的症状、病情变化等,以便给医生更多参考。
特别提示:建议家属陪同就医,以防患者摔伤或发生意外。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肢体活动有问题吗?走路腿有劲吗?
腰背痛最早从什么时候开始?具体是哪个区域痛?
排尿、排便有障碍吗?
病史清单
是否有免疫系统疾病?
近期是否发生过感染?或近期是否患过感染性疾病?
近期接种过疫苗吗?接种的什么疫苗?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计算机断层扫描(CT)、磁共振成像(MRI)
其他检查:血常规、脑脊液检查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泼尼松龙
镇痛药:阿司匹林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
其他检查:维生素B1、甲钴胺、磷酸腺苷、胞磷胆碱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接种过疫苗。
有免疫系统疾病病史。
近期发生过感染。
临床表现
存在手脚麻木、乏力、腰背疼痛、大小便不畅等表现。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提示外周血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升高,可证实存在炎症反应。
脑脊液检查:可明确病变性质,鉴别其他疾病。脊髓炎患者的脑脊液外观无色透明,细胞数和蛋白含量正常或轻度升高,糖和氯化物正常,细胞以淋巴细胞为主。
影像学检查
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可除外继发性脊髓病,如脊柱病变性脊髓病、脊髓肿瘤等,对脊髓炎本身诊断意义不大。
磁共振成像(MRI):可明确病变性质、范围和程度,对判断预后能提供一定帮助, 脊髓肿胀者预后差,无肿胀者预后好。
注意CT和MRI检查前需要去除身上佩戴的金属物品。
鉴别诊断
脊髓血管病
相似点: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排尿和排便障碍。
不同点:脊髓血管病包括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硬膜动静脉瘘、脊髓出血等疾病,其与脊髓炎的区别具体如下。
脊髓前动脉闭塞综合征病变水平相应部位出现疼痛,短时间内发生截瘫、痛温觉缺失、排尿和排便障碍,但深感觉保留符合脊髓前2/3结构受累。
硬膜动静脉瘘可见脊髓表面迂曲的血管流空影像。
脊髓出血临床少见,多由外伤或脊髓血管畸形引起,起病急骤并伴有剧烈背痛,患者有肢体瘫痪和便潴留,可见血性脑脊液,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助于诊断。
急性脊髓压迫症
相似点:疼痛、肢体瘫痪、感觉障碍、排尿排便障碍。
不同点:急性脊髓压迫症可由椎间盘突出、硬膜外脓肿、脊柱结核、脊髓转移癌等疾病引起,其与脊髓炎的区别具体如下。
骨折和椎间盘突出压迫脊髓时可被磁共振和CT检查发现,在磁共振成像检查有压迫性髓内缺血表现。
硬膜外脓肿可突然起病,常伴有发热、神经根性疼痛、脊柱痛和脊膜刺激症状,外周血白细胞增高,脑脊液中细胞增高、蛋白含量明显增加,可伴有椎管梗阻,CT或磁共振有助于诊断。
脊柱结核的病变椎体发生塌陷或椎旁寒性脓肿形成,其可压迫脊髓出现急性横贯性脊髓损害,可伴有结核中毒症状,脊柱可见后凸成角畸形,并有叩痛,脊柱CT或磁共振可见椎体破坏、椎间隙变窄、椎体旁脓肿等改变,有助于鉴别。
转移癌除脊柱CT、磁共振外可做全身骨扫描或PET-CT检查,有助于鉴别。
治疗
治疗目的和原则
治疗目的:避免病情加重,促进及早康复,预防并发症。
治疗原则:脊髓炎以药物治疗为主,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治疗方法
一般治疗
急性期患者需要卧床。
应给予足够营养,保证充足的蛋白质和维生素,以维持机体免疫力, 减少并发症,促进恢复。
加强护理非常重要,治疗期间应勤翻身,勤换尿布,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压疮的发生。
排尿障碍轻微时可自行排尿,避免尿液浸泡皮肤。病情严重时需要导尿,夹闭尿管定期排空膀胱,并进行膀胱冲洗防止尿路感染。
病变部位较高、影响呼吸者,注意保持呼吸道通畅,勤拍背吸痰,必要时行气管切开。
被动活动瘫痪肢体,放于功能位,以防肢体废用。
使用长弹力袜,在无明确下肢血栓证据时使用充气压迫装置预防下肢静脉血栓。
药物治疗
常用药物
糖皮质激素:急性期可采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冲击治疗,控制病情进展,促进病情改善。常用药物有甲泼尼龙地塞米松泼尼松龙等。
免疫球蛋白:在激素无效或存在激素禁忌证时使用,但疗效不及大剂量激素,进展期患者可以与激素合用。
B族维生素:有助于减轻神经损伤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用维生素B1甲钴胺
神经营养药:可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常选用磷酸腺苷胞磷胆碱等。
抗感染药物
合并感染时,可根据病原学检查和药敏试验结果选用抗感染药物,及时治疗呼吸道和泌尿系统感染;确认感染时,及时控制感染,可以减少病情加重的风险。
无感染时,不要滥用抗感染药物。
预防静脉血栓:对下肢无自发性运动者,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是最重要的手段。
神经病理性疼痛:可使用普瑞巴林、加巴喷丁阿米替林等治疗。
痉挛:可使用乙哌立松、巴氯芬或替扎尼定等治疗。
痛性痉挛:可使用卡马西平奥卡西平托吡酯等治疗。
疾病相关的急性脊髓炎,需要根据其原发疾病,制定相应的长期治疗方案。
用药注意事项
严重遵医嘱用药,不要擅自更改药品和药量。
用药期间如果出现不良反应,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
康复治疗
康复治疗贯穿于整个治疗的全程。需在康复科医生指导和帮助下,及早进行康复训练。
功能训练
急性期
被动运动有助于减少下肢静脉血栓,促进运动和感觉恢复,促进血液循环和新陈代谢,预防压疮和失用性萎缩。
急性期亦可给予生物电刺激治疗。
同时进行被动运动与主动运动,可使患者获得全身或局部运动及感觉功能恢复,防止肌肉挛缩和维持关节活动度。
随着力量的改善逐渐加强主动运动,有助于增强肌力提高运动功能和改善膀胱排尿功能,也有助于预防下肢骨质疏松等。
患者能够行走后,要注意循序渐进增加训练强度。
理疗
在临床药物治疗和功能训练的同时,配合脉冲中频电疗、超短波等电疗法有助于缩短病程,减轻后遗症。
肌电生物反馈治疗
有助于在患者心理状态稳定的基础上,充分调动患者的主观能动性,激发患者的康复欲望,增强患者肌力,促进肢体功能恢复,提高生活质量。
康复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在训练的时候,需要有家人陪伴,防止跌倒、坠床等意外发生。
保证训练环境安全,训练时要移开周围尖锐物品,不要让杂物阻碍路线。
选择合适的训练时间,空腹以及饭后饱腹时,不宜立即训练。
训练时如果发生痉挛(发僵)或痛性痉挛(发僵伴疼痛),要立即停止训练,适时放松休息。
保证训练强度适宜,循序渐进增加训练频率。
中医治疗
急性脊髓炎在祖国医学中可归于“痿证”的范畴。
针灸是传统康复中重要的治疗手段,但需要结合患者的分期和痉挛状态评估个体化选择。
具体方法需要咨询专业中医科医生。
预后
治愈情况
经恰当治疗,多数患者会获得不同程度的改善。
预后取决于发病急缓、病变严重程度及并发症。
发病急,很快出现瘫痪者、病变由下肢迅速波及上肢或延髓支配肌群者,预后较差。
累及脊髓节段长且横贯完全者,预后较差。
并发症多且持续时间长者,预后较差。
合并压疮、肺内感染、泌尿系统感染或下肢静脉血栓者,预后较差。
危害性
常可合并尿路感染、肺部感染及压疮等。
部分可遗留肢体无力、痛性痉挛、痉挛、疼痛、麻木、大小便障碍等后遗症。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以高纤维、高蛋白、适当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含淀粉的主食)的饮食为主。
推荐食用鸡蛋、牛奶、豆类及其制品、鱼肉、禽肉和瘦红肉等食物,补充蛋白质。
多食用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如将燕麦、藜麦、小米、红豆等同大米一起烹制。
饮食清淡,应避免使用猪油等动物性油脂,限制摄入蛋黄、动物内脏等胆固醇含量高的食物。
忌肥腻、煎、炸的食物,如甜点、蛋糕、冰淇淋或含糖饮料等。
保证充足的水分摄取。
注意补充维生素A、维生素C、维生素E、矿物质等,需在专业医生指导下服用膳食补充剂。
皮肤管理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
勤换内裤,穿宽松棉质内裤。
最好手洗内裤,并使用温和的肥皂,不要用强效的洗衣粉或洗衣液清洗。
心理支持
可以用听轻音乐、深呼吸、观看娱乐节目等方法,放松身心,缓解紧张情绪。
一定要保持乐观的心态,有战胜疾病的信心。
预防
因脊髓炎确切病因尚不明确,目前没有有效的预防手段。以下方法有助于预防脊髓炎的发生。
出现呼吸道、胃肠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避免病情迁延。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注意劳逸结合。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