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实验诊断
概述
出血性疾病是由于遗传性或获得性原因,导致机体的止血和(或)凝血功能障碍引起的自发性出血或轻微损伤后出血不止的一组疾病。其主要原因有:血管壁异常;血小板数量和血小板功能异常;凝血功能障碍;纤维蛋白溶解亢进。出血性疾病诊断主要是通过实验室检查明确疾病的病因,对疾病的确诊及治疗具有重要价值。
实验室检查
1.筛选试验
2.确诊试验
(1)血管异常:包括毛细血管镜检查和vWF测定等。
(3)凝血异常:包括各种凝血因子的抗原及活性测定、凝血酶生成及纠正试验等。
3. 特殊检查
临床意义
出血性疾病实验检查是诊断出血性疾病不可缺少的依据。由于出血性疾病的发病机制极为复杂,对于出血性疾病的实验诊断路径均可遵循下列原则,即先采用简单易行的筛查试验鉴别血管异常、血小板异常、凝血和纤溶功能障碍;然后选择必要的特异性的实验室检查予以诊断,对于遗传性出血性疾病需要进行基因检测才能做出准确的诊断。
目录
概述
实验室检查
临床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