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脊髓半切综合征
概述
一种在脊髓半侧受损时出现的临床综合征
脊髓损伤部位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同侧肢体本体感觉、触觉减弱或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减弱或消失
脊髓外伤、脊髓肿瘤、脊髓缺血、脊髓炎、脊柱结核、血管畸形、椎间盘突出等原因可导致脊髓半侧损伤
需通过手术治疗去除对脊髓的压迫,并恢复神经功能
定义
脊髓半切综合征(BSS)是一种罕见的神经系统疾病,通常由脊髓的一侧受到损害时出现,患者可出现一系列神经损失症状。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主要表现为身体两侧不对称的症状。损伤部位以下同侧出现肢体瘫痪,对触觉和肢体所处的位置感知减弱或消失;损伤部位以下对侧出现对痛觉、温觉的感知减弱或消失。
发病情况
中国创伤性脊髓损伤的年患病率为23.7-60.6/100万。
病因
致病原因
脊髓外伤:是最常见的原因,主要包括枪伤、刀刺伤、车祸伤等。
脊髓肿瘤:原发于脊髓的肿瘤,或其他肿瘤转移到脊髓内。
其他原因:脊髓炎脊柱结核血管畸形和椎间盘突出。
高危因素
从事高危职业的人群,如军人、驾驶员、高空作业人员。
发病机制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发病机制与脊髓中的神经传导束走行规律相关。
同侧运动损伤:脊髓损伤侧的皮质脊髓束(负责运动控制)受损,导致同侧肌肉无力或瘫痪。
同侧触觉和本体感觉损伤:损伤侧的脊髓传导触觉和本体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受损,导致同侧肢体触觉和本体感觉丧失。
对侧疼痛和温度感觉损伤:损伤侧的脊髓传导疼痛和温度感觉信息的神经纤维在脊髓内交叉到对侧,然后向上传导至大脑。由于这种交叉,损伤侧的脊髓损伤会导致对侧肢体疼痛和温度感觉丧失。
症状
常见症状
脊髓半切综合征的典型表现是损伤部位以下同侧肢体瘫痪;同侧肢体对所处的位置和接触振动物品的感觉减弱或消失;对侧肢体的痛觉和温度觉减弱或消失;大小便失去控制。
脊髓半切综合征常发生于颈髓。
此外,由于长时间的肌肉失用,受影响的肢体可能出现肌肉萎缩。由于神经损伤,受影响的肢体可能出现不自主的肌肉挛缩。
并发症
脊髓半切综合征可能与其他脊髓损伤综合征同时出现。
脊髓脑脊液漏
外伤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伴有硬脊膜、蛛网膜破损,引起脑脊液漏,最常见的症状为头痛(站立及活动时加剧,卧位时缓解),严重情况下可引起脊髓及颅内感染
深静脉血栓形成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行动不便长期卧床,可能导致血液在深静脉腔内发生不正常凝结,引起静脉回流障碍,主要表现为肢体肿胀、疼痛,浅静脉曲张
肺炎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长期卧床,呼吸道分泌物引流不畅,可能引起肺部感染,主要表现为发热、咳嗽、咳痰、呼吸急促等,严重情况下可出现呼吸困难。
泌尿系统感染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小便不能控制,使用导尿管引流尿液,可导致泌尿系统感染,多表现为尿频、尿急、尿痛或发热、腰痛等。
褥疮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长期卧床或坐轮椅,局部组织(如骶尾部、足跟)长时间承受压力,可导致褥疮。
多表现为受压部位皮肤出现红斑、破损、溃疡伴疼痛,严重情况下坏死组织可侵入肌肉、骨骼,脓性分泌物增多。
情绪和心理问题
脊髓半切综合征可能导致患者出现抑郁、焦虑和其他心理问题,这可能与生活质量的下降和对未来的担忧有关。
就医
就医科室
急诊科
若发生枪伤、刀刺伤或车祸伤,或者怀疑其他严重外伤导致脊柱、脊髓受损,建议尽快到急诊科就诊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神经外科
当患者出现一侧肢体瘫痪伴对所处的位置和接触振动物品的感觉减弱或消失,对侧痛觉和温度觉减弱或消失时,建议及时就医。
出现上述表现时,也可到脊柱外科就诊。
神经内科
当患者的病因明确为脊髓炎时,需要内科治疗的患者可到神经内科就诊。
康复科
患者经治疗病情稳定后可于康复科就诊,进行相关康复训练及治疗。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建议尽早及时就诊,避免延误诊断和治疗。
就医前准备好相关病历资料,尤其注意收集患者的外伤史。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上下肢还能正常活动吗?
皮肤有感觉吗?
排尿、排便情况怎么样?能自己控制吗?
是否有头痛?什么时候会加重?
病史清单
是否受过外伤?怎么受伤的?
是否患肿瘤性疾病?
是否有结核病史?
是否有椎间盘突出病史?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影像学检查:脊柱X线平片、脊柱CT、脊柱MRI。
其他检查:血常规、血生化(肝肾功能、血脂血糖、血电解质、心肌酶等)、凝血功能、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培养等)、心电图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糖皮质激素:甲泼尼龙
抗生素:头孢曲松、头孢他啶
GM-1神经节苷脂。
钙通道阻滞剂:尼莫地平
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有脊髓外伤、脊髓肿瘤脊髓炎脊柱结核血管畸形或椎间盘突出病史。
症状
损伤平面以下,一侧肢体运动功能障碍伴位置觉和振动觉减弱或消失。
损伤平面以下,对侧皮肤痛觉和温度觉减弱或消失。
头痛,站立及活动时加剧。
症状可突然出现或慢性进行性加重。
查体
肌肉力量检查
医生会通过患者抬手、抬腿、行走等动作,判断肌肉力量情况。
肌张力检查
医生会让患者放松肌肉,通过触摸来感受肌肉的软硬程度,并用手屈曲或伸展患者的肢体来感知受到的阻力大小,以检查肌张力。
神经反射检查
医生会利用叩诊锤敲击骨膜、肌腱,利用钝头竹签轻划前臂、足底、足背等部位,查看肌肉及肌腱反射。
感觉平面检查
医生会通过将患者的一侧肢体摆成某一姿势,请患者描述或用对侧肢体模仿,以检查位置觉。
医生会将振动的音叉置于患者骨关节隆起处,以检查振动觉。
医生会通过针刺、温度刺激等检查患者的痛觉、温度觉。
医生会综合以上查体结果来判断脊髓病变部位。
自主神经检查
评估患者的排尿和排便功能,了解是否存在膀胱和肠道功能障碍。
检查检验
实验室检查
包括血常规、血沉、肝肾功能、凝血功能、肿瘤标志物、脑脊液检查(常规、生化、培养等)。
目的是评估患者有无脊髓肿瘤、脊髓炎等病变。
治疗过程中,部分项目可能需要定期复查,以便评估治疗效果,同时监测身体情况,调整治疗方案。
影像学检查
脊柱X线平片可检出主要的骨损伤,并显示异物(如子弹、锐器)所在部位。
脊柱CT:脊柱CT可显示脊柱的结构,确定异物、血肿或肿瘤的所在部位,有助于医生制定治疗方案。
脊柱MRI:脊柱MRI可显示脊髓的病变部位和水肿情况,评估软组织损伤
注意事项:当患者脊髓受损部位中存在金属异物时,需在移除金属异物后才能进行MRI检查,避免加重脊髓损伤或影响检查结果的准确性。
注意事项:佩戴金属假牙、体内有心脏支架、起搏器等金属物体的患者检查前要咨询放射科医生,确定能否进行检查。
脊髓血管造影:脊髓血管造影可明确患者有无血管畸形。
鉴别诊断
缺血性脑卒中
相似点:均可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的表现。
不同点: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存在言语障碍和面瘫的表现,患者的头颅CT、MRI检查可发现缺血灶。
中央索综合征
相似点:均属于脊髓损伤综合征,可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的表现。
不同点:中央索综合征的病因是存在椎管狭窄的颈椎过度伸展,导致颈部脊髓出血。主要特点是上肢瘫痪比下肢严重。脊柱MRI检查可辅助判断病灶。
前索综合征
相似点:均属于脊髓损伤综合征,可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的表现。
不同点:前索综合征的损伤部位是脊髓的前2/3。患者表现为损伤部位以下的运动、感觉、大小便功能完全丧失,且伴有肌肉痉挛。患者双侧下肢的位置觉、运动觉和振动觉仍然存在。脊柱MRI检查可判断脊髓病灶的性质、部位和边界。
后索综合征
相似点:均属于脊髓损伤综合征,可出现肢体瘫痪、感觉障碍的表现。
不同点:后索综合征损伤部位为脊髓后部。特点是振动觉、位置觉消失,但痛觉、温度觉和触觉仍然存在。大部分患者能够行走,但会出现平衡能力下降、协调性差,在黑暗环境中或闭眼时症状加重。脊柱MRI检查可辅助判断。
治疗
治疗目的:去除病因,避免脊髓损伤进一步加重,尽可能恢复神经功能。
治疗原则:早期治疗,手术治疗为主,配合药物治疗和康复治疗。
急救治疗
对于发生脊柱外伤的患者,应及时拨打“120”急救电话,周围人在无专业医护人员在场的情况下不要移动患者。
急救时,首先抢救患者生命,处理威胁生命的其他重要脏器损伤,同时防止脊髓进一步损伤。
保持呼吸道通畅,出现呼吸困难时应及时吸氧,必要时进行人工呼吸或气管切开。
可使用外部支具或外固定(如夹板、石膏)使脊髓受损部位保持固定,避免头部和脊柱过度移动,防止脊髓、血管的损伤进一步加重。
将患者转送至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手术治疗
目的:去除对脊髓的压迫,促进神经功能的恢复。
适应证:对因脊髓外伤、脊髓肿瘤或椎间盘突出压迫导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应尽早通过手术治疗减压。
手术方式:通过切开复位、脊髓减压或切除肿瘤、突出的椎间盘等方法,使脊髓和周围组织恢复正常的结构关系,解除对脊髓的压迫。当病变影响脊柱稳定性时,应加做脊柱内固定。
术后注意事项:
睡硬板床,尽量平躺,保持脊柱稳定;
术后何时可以坐起或下床活动,需要遵照医生的建议;
如疼痛难忍,可遵医嘱服用止痛药;
保持手术伤口清洁干燥,避免与水接触;
当伤口红肿、化脓时,应及时告知医护人员。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病因复杂,通过手术或药物治疗祛除病因是基本手段,在此基础上根据其他病变进行对症治疗。
缓解水肿类药物
目的:预防和减轻脊髓水肿,预防进一步损害。
药物:甲泼尼龙、甘露醇。
注意事项:甲泼尼龙可增加感染、胃肠道出血肺部感染的发生率。
改善神经功能的药物
目的:改善神经功能。
药物:GM-1神经节苷脂、促甲状腺激素释放激素。
注意事项:GM-1神经节苷脂的远期疗效并不确切,主要不良反应包括皮疹、过敏等。
其他药物
尼莫地平等钙离子通道阻断剂,可改善血管痉挛,从而减轻脊髓损害。
因外伤导致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患者,特别是穿透伤,应考虑接种破伤风疫苗。
对并发感染者,可通过细菌培养选择敏感抗生素治疗,如头孢曲松、头孢他啶等。
治疗进展
细胞移植治疗:如骨髓基质干细胞移植、嗅鞘细胞移植、施万细胞移植、胚胎神经组织移植等。此类治疗方法是脊髓损伤最有前景的治疗方法之一,但还在研究阶段。
外骨骼机器人:有研究显示,在康复治疗过程中,外骨骼机器人可以帮助行走能力减弱或丧失的脊髓损伤患者站立和行走,但疗效还需要进一步证实。
康复治疗
经过初期治疗后,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需要尽早到专业的康复机构接受康复训练。
一般情况尚可,无严重并发症者,可以参照以下康复方法进行训练。
运动
翻身:定期变换体位,至少2小时翻身一次,包括仰卧位、侧卧位、半卧位。
被动运动:主要目的是牵伸、维持关节活动度,动作应轻柔,防止肌肉、韧带损伤。
主动运动:训练所有能主动运动的肌肉,以恢复独立生活能力;训练量以患者可耐受、不过度疲劳为宜,循序渐进。
感觉
可用冰水、触摸等感觉刺激皮肤,以恢复感觉功能。
皮肤电刺激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感觉功能。
大小便管理
对于留置导尿管的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应进行间歇性膀胱训练,定时夹闭尿管,每4~6小时放尿1次。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至少3天一次大便,便秘可采用开塞露或甘油灌肠剂辅助排便,一般左侧卧位30min后嘱咐患者排便。
注意保持会阴部位清洁和干燥。
预后
治愈情况
目前,尚无治愈脊髓半切综合征的方法。
经治疗后,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步行能力恢复的概率约为75%。
预后因素
穿透伤所致的脊髓半切综合征预后较差。
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的主要表现为上肢无力时,恢复行走能力的可能性更大。
危害性
小部分脊髓半切综合征患者可留有后遗症,包括肢体瘫痪、感觉障碍、大小便不能控制等,导致患者不能独立完成吃饭、穿衣、沐浴、行走等日常活动,生活质量下降,难以回归社会。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富含纤维素的粗粮,保证大便通畅。
适量搭配瘦肉、鱼、蛋、豆类等优质蛋白质。
适量饮水,避免咖啡、浓茶等可能引起膀胱刺激症状的饮品。
避免食用易导致稀便和腹泻的食物。
戒烟、戒酒。
皮肤管理
为了预防长久卧床导致褥疮发生,要经常变换体位避免皮肤长时间受压。
洗澡时,不要用过热的水,不要用力搓洗或摩擦水肿皮肤,以防损伤。
心理支持
患者和家属一定要耐心听医生解释,了解学习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积极配合治疗,不能急于求成。
家属要多关心、安抚患者。亲友也要时常去看望患者,减少其孤独感。
生活当中,要尽量照顾患者的习惯。鼓励患者参与一些社会、家庭活动。让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或自己喜欢的事情,家属要对其生活自理方面的成功给予赞扬和鼓励,有助于增强患者自信心。
预防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积极锻炼,保证睡眠充足,注意劳逸结合。
遵守交通规则,避免酒后驾车,开车、乘车均应系好安全带,避免暴力行为的发生。
注意自身安全防护,高空作业时,应戴好安全帽,做好防护措施。
进行危险运动前,应佩戴防护装置。
出现呼吸道、胃肠道感染时,要及时治疗,避免延误病情。
平时注意环境通风,避免接触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到人群密集的地方应佩戴口罩。
既往存在脊椎疾病的患者应定期复查,尽早发现潜在的脊髓压迫。
坚持脊柱的保健运动,经常进行脊柱各方向的活动,加强脊柱旁肌肉锻炼。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