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脑半球切除术
概述
为治疗颅脑疾病,将整个大脑半球皮质及其深部结构一同切除的手术方式
术后恢复一般良好,但部分患者可能遗留偏瘫等情况
麻醉过后6小时,患者意识状态良好即可恢复饮食,初始为流质饮食,后逐渐过渡为正常饮食
术后继续药物原发疾病,并定期复查,防止迟发性并发症的发生
定义
一种通过切除大部分大脑半球实质而治疗神经系统疾病的一种手术方式。
切除的范围一般为整个大脑半球皮层及其下方的白质和部分基底节区组织共同切除,但一般会保留丘脑和下丘脑。
最早用于治疗婴儿脑性偏瘫症的一种方法,现扩展应用于治疗癫痫等疾病。
疗效和安全性
治疗疾病
以下疾病常进行大脑半球切除术治疗。
癫痫,多发的癫痫病灶或者癫痫灶活动广泛,累及整个大脑半球。
弥漫的半球性的胶质瘤。
婴儿偏瘫型脑瘫,伴或者不伴有顽固性癫痫。
成人的大脑半球萎缩症。
脑面血管瘤病。
治疗效果
效果一般良好,术后病变一般可完整切除,癫痫控制率良好,智力提高。
患者年龄越小,术后智力、偏瘫等情况恢复越好。
弥漫性的胶质瘤要根据病理类型,判断其预后情况。
安全性
手术安全性高,但对于手术技术要求较高,术后远期并发症较多。
治疗难度和费用
治疗难度
手术难度较大,术后出现意识障碍、肢体偏瘫症状加重的风险较高。
进行该手术之前需要专业的神经外科团队进行术前评估,严格确定手术指征,施行手术者需具备良好的解剖知识及神经外科手术操作技巧。
治疗费用
受卫生政策、区域及机构定价等影响,费用可能存在差异,具体以就诊机构为准。
费用一般在10万元左右。
上述费用一般指整个治疗费用,包括手术前的各项检查及评估,以及术后的治疗费用。
费用的差别与各地区的医疗定价不同会有所出入,且最终花费与当地的医保政策有关,总体上该术式属于医保报销行列。
医院科室选择
一般就诊于神经外科,并由神经外科团队完成手术。
该术式对于手术者及其团队要求较为严格,且该术式治疗的疾病相对局限,所以该手术非神经外科常规手术,建议手术时选择三级甲等医院具有治疗经验的神经外科来进行。
应用范围
适宜情况
治疗适宜一侧大脑半球出现严重功能障碍,尤其是会影响到对侧大脑半球功能的疾病。
不宜情况
两侧大脑半球经多次脑电图检查证实各有独立的致痫灶。
CT或者MRI检查发现两侧侧脑室扩大者。
智能障碍严重、智商在60分以下者。
病人无对侧偏瘫者。
语言中枢位于异常侧半球者。
治疗前
该手术风险较高,难度极大,术前需严格进行评估,并确定严格的手术执行方案。
完善术前评估后,剩余住院时间一般为7-14天。
治疗前检查
实验室检查
常规的全麻手术的实验室常规检查,主要包含血常规、肝功能、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四项、传染病10项、血型分析、尿常规、大便常规等。
完善常规的术前检查,排除手术禁忌,术前需要备血。
影像学检查
颅脑MRI平扫、癫痫扫描及强化扫描,证实一侧大脑半球存在明显病变,并了解病灶的大小,水肿程度,并结合脑电图等检查,确定手术切除程度。
头颅CT检查,判断术区是否存在钙化及其他病变。
血管成像检查,包括颅脑MRA/CTA检查,必要时行脑血管造影检查,了解患者血管的情况,防止术中血管的损伤。
其他检查
心肺检查
心电图,必要时行超声心动图检查,排除心脏相关性的疾病。
肺部行X线或者CT检查,患者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可完善肺功能检查。
脑电图检查
癫痫患者术前需进一步完善,脑电图检查,包括普通头皮脑电图、视频脑电图、脑皮层电极植入脑电图监测、脑深部电极植入脑电图监测,证实致痫灶局限于一侧大脑半球。
治疗前准备
Wada试验
Wada试验:当脑电图证实正常侧半球有异常放电时应行此试验,判断正常半球的异常是否为病灶。同时可用作失语检查,以明确优势半球侧。
用药准备
抗生素:因手术时间长,创伤大,术前可短期内预防性使用抗生素。
抗癫痫药物的使用:术前应继续序贯使用正在应用的抗癫痫药物,并术中增加抗癫痫药物的使用。
甘露醇:去除骨瓣前,可应用甘露醇降低颅压,减轻术中脑组织的牵拉程度。
饮食准备
此为全麻手术,术前8小时禁食、禁水。
清洁备皮
术前需要剔除头发,且手术区域较大,一般选择全头理发。
留置导管
常规留置尿管,便于麻醉过程中患者排尿。如术前患者导尿困难或者心理负担较大,可选择术中导尿。
衣着配饰要求
需穿着病号服进入手术室,并去除所有配饰,包括项链、耳环、假牙等。
签署知情同意书
需签署的同意书有:手术知情同意书,输血治疗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医保确认书等。
手术同意书包括手术的适应证,手术风险,术后并发症,以及术中术后的注意事项等,并由主要医师向家属进行讲解,并在手术同意书上签字。同意签署输血同意书、授权委托书、医保确认书。
麻醉知情同意书,由麻醉医生在术前与家属签署。
安排生活工作
手术后住院时间一般较长,整体的住院时间大约7~14天,且后续需长期的康复治疗,可根据此时间对应安排好时间。
治疗过程
治疗过程
麻醉情况
常规全身麻醉,气管插管,患者采取仰卧位,头转向对侧,或者取仰卧位。
治疗部位
大脑半球。
治疗过程
在患者额顶颞部标记弧形切口。
在手术切口部位注射局部麻醉药,以减少切口出血和术后疼痛。
沿所标记的手术切口,依次切开皮肤、肌肉、颅骨,在颅骨处钻孔,去除骨瓣后,切开硬脑膜。
找到并切断大脑中动脉、前动脉、后动脉。
切除部分基底节组织,保留基底核、丘脑及下丘脑,整块取出大脑半球。
随后术区要进行严格止血,防止出现迟发性的颅内血肿,然后缝合硬脑膜,回纳骨瓣,最后缝合创口。
治疗感受
患者在全身麻醉的状态下完成,手术过程无明显不适,术后可能会有头痛、切口疼痛等症状的出现。
治疗时间
手术时间较长,一般为5~7小时。
治疗后
护理
护理注意事项
保持刀口敷料清洁干燥,不要出现敷料脱落及渗透的情况,2~3天换药一次,术后1周左右拆线。
该手术结束后,一般需留置引流管,且留置时间较长,期间一定注意引流管的固定,防止脱落或引流管位置过高,以防引流过度。
该手术创伤较大,术后恢复时间长,需卧床一段时间。在患者卧床期间,注意定时翻身,防止褥疮的发生;患者可能不太适应躺着进行大小便,可适当延长尿管留置时间,必要时可应用药物通便。
拔除引流管后,可适当抬高床头,并必要时应用雾化促进痰液排出,身体情况允许的情况下,尽早下床活动。
监测与检查
术后常规会在专业的神经外科监护室进行观察。主要监测心率、脉搏、血压、呼吸等生命体征的变化。
术后4小时后会复查头部CT,以确定是否出现术区出血或脑梗死等情况;48小时内颅脑MR检查评估病灶切除程度。
术后会常规抽血,包括电解质、血常规等项目,并间隔检查肝肾功、凝血等。以防止出现术后贫血、水电解质失衡、药物引起的肝肾功能异常等。
饮食营养
麻醉苏醒后6小时即可开始进食,但最初要选择流食或者半流食,进食期间注意出现呛咳,避免出现误吸。
后续病情逐渐好转后,饮食可逐渐恢复正常,但要注意清淡饮食,避免辛辣刺激。
饮食上保证足够的能量及蛋白的摄入,可选择如鸡蛋、鱼禽肉等优质蛋白食物,并适当进食新鲜蔬果等。
补充足够的水分,保持大便通畅。
并发症及应对
颅腔内的慢性出血及脑积水
因去除的脑组织较多,手术后的创面较大,容易引起颅内的慢性出血及脑积水。
一旦发生,如血量少、脑积水不严重则密切观察变化,如血量较大或者脑积水严重则需再次手术治疗。
颅内感染
所有开颅手术都有一定概率出现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本手术时间长,过程复杂,感染概率较高。
术后可短时间内应用抗生素,并早期行腰穿刺检查,评估是否出现颅内感染,如确诊感染后,立即开始足量正规的抗感染治疗。
中枢性高热
手术过程中可能出现下丘脑的损伤,从而造成体温调节受损,会出现中枢性高热,具体表现为患者无明显的炎症表现而高热不退。
处理的方法是物理降温,如效果欠佳,可物理降温结合冬眠灵共同使用增加退热效果。
偏瘫、失语
部分患者会出现偏瘫程度加重,甚至出现失语,包括感觉性失语、运动性失语以及混合性失语。
出现上述情况后,予以对症营养神经治疗、康复治疗。
卧床相关并发症
患者术前术后都有一定程度的肢体偏瘫,卧床时间较长,且尿管、引流管等管路留置时间较长,因此可引起肺部感染、泌尿系感染等感染。
长期卧床且护理欠佳的情况下可能引起骶尾部的褥疮、下肢深静脉血栓等并发症。
如发生上述情况,可相应给予抗感染治疗、加强肺部护理、增加抗凝治疗等。
恢复过程
疼痛
因手术创伤较大,切口较长,术后可能会出现一段时间的切口疼及头疼,随着时间的推移疼痛感会逐渐缓解。
如因颅内高压,可适当应用甘露醇及激素降低颅内压,但应用时一定注意量的控制。
如因颅内积血刺激引起的疼痛,可行腰椎穿刺检查,释放血性脑脊液,随着颅内血性成分的减少,疼痛症状将逐渐好转。
拔除导管
无特殊情况下,患者术后1天可以拔除尿管,拔除尿管前护理人员会指导定期夹闭尿管训练膀胱功能。如患者恢复较慢,或者术后病情较重者,可能存在排尿困难,此时可适当延长留置引流管的时间。
颅脑的引流管要根据引流颜色确定拔除时间,一般引流2-3天后,引流管颜色会逐渐转清。
换药及拆线
手术切口需定期换药,每2~3天一次。
术后1周左右拆线,如切口愈合欠佳,可间断拆除缝线。
后续治疗
治疗后用药
继续维持术前的抗癫痫治疗方案,后续可根据脑电图及临床症状的变化,选择调整药物,但短期内不要调整药物。
保持足够的液体输注,维持电解质平衡。
康复训练
心理疏导
对于患者可能会出现因大脑半球切除而造成自卑及恐惧的心理,家人需进行疏导,必要时由心理科医师制定适当的药物治疗方案。
复查
如无特殊情况,术后3个月复查颅脑MR,用以判断颅脑恢复情况。
日常生活
因颅腔内容物的减少,颅腔内容物相对不稳定,因此生活中要尽量避免头部剧烈的活动。
术后仍需注意癫痫发作的可能,患者不可骑摩托车,开车,不单独到高楼、河边等危险区域,存在智力障碍及认知障碍者,要有专人陪护。
目录
概述
应用范围
治疗前
治疗过程
治疗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