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
    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营业执照
    证书编号:91440101MA9XNDLX8Q

急性心肌炎
概述
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急性炎性损伤性疾病称为急性心肌炎
可有胸痛、心悸、疲乏无力、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热等症状
病毒、细菌、立克次体、真菌等感染性及疫性疾病、毒物或药物等非感染性因素是可能病因
包括一般治疗、药物治疗、生命支持、并发症治疗
定义
急性心肌炎是指由各种原因引起的心肌急性炎性损伤性疾病。
最常见于病毒感染,细菌、真菌、螺旋体、立克次体、原虫、蠕虫以及某些非感染性因素等也可引起急性心肌炎。
分类
根据导致急性心肌炎原因将急性心肌炎分为急性感染性心肌炎和急性非感染性心肌炎。
急性感染性心肌炎
急性感染性心肌炎主要由病原微生物感染引起,病毒最常见,其次还包括细菌、真菌、支原体、立克次体等。
急性非感染性心肌炎
急性非感染性心肌炎主要由非感染因素导致心肌发生炎症反应,具体原因包括免疫因素、化学毒物或药物、辐射损伤等。
病因
致病原因
感染性急性心肌炎
感染性急性心肌炎致病原因包括病毒、细菌、立克次体、螺旋体、支原体、真菌、寄生虫等。
病毒:肠道病毒尤其柯萨奇B组病毒是最常见的致病原因,约占30%~50%。
立克次体:斑疹伤寒立克次体、恙虫病立克次体等。
细菌:伤寒杆菌、白喉杆菌、破伤风杆菌、放线菌等。
螺旋体:梅毒螺旋体、钩端螺旋体、回归热螺旋体等。
真菌:念珠菌、隐球菌等。
支原体:肺炎支原体。
寄生虫:阿米巴原虫、杜氏利什曼原虫、血吸虫、棘球绦虫等。
非感染性急性心肌炎
非感染性急性心肌炎的病因包括心脏中毒性损伤心脏免疫性损伤结缔组织病,心脏物理损伤等。
心脏中毒性损伤:化学毒物或药物,如砷、锑、汞、铅、蛇毒、依米丁、阿霉素、去甲肾上腺素、三尖杉碱、青霉素、磺胺、破伤风类毒素等。
心脏免疫性损伤:自身免疫机制造成心肌损伤,风湿性心肌炎为超敏反应性心肌炎,也是免疫机制造成的心肌损伤。
结缔组织病:狼疮性心肌炎、巨细胞心肌炎等。
心脏物理性损伤:主要是辐射损伤。
发病机制
感染性心肌炎
病原体直接侵入心肌造成心肌损伤,如细菌或病毒。
病原体产生心肌毒性物质损伤心肌,如白喉毒素。
免疫介导的心肌损伤,如病毒性心肌炎。当病毒与心肌组织存在共同的抗原时,病毒感染形成抗病毒免疫在清除病毒的同时也损伤了心肌细胞,造成心肌损伤。
小血管损害所致的继发性心肌损害,如立克次体性心肌炎。
非感染性心肌炎
心脏毒物、药物及辐射等直接刺激或损伤心肌,导致心肌发生炎症反应。
风湿热、系统性红斑狼疮等自身免疫疾病累及心肌,造成心肌损伤。
症状
主要症状
临床表现取决于病变的广泛程度及部位。急性心肌炎典型症状有心前区不适、胸痛、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呼吸困难、面色苍白,发热等。
多数患者在发病前1~3周有病毒感染的前驱症状,如发热、全身倦怠感和肌肉酸痛,或恶心、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并发症
心力衰竭
急性心肌炎严重情况下会造成心肌细胞大面积坏死,从而造成心脏泵血功能下降,导致患者出现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急性心肌炎会导致心肌细胞坏死,从而影响心脏的起搏传导系统如窦房结、房室结、房室束等,从而导致心律失常的发生,如房颤、房室传导阻滞室性心动过速甚至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
心源性休克
急性心肌炎严重情况下会导致心肌组织弥漫性损伤,会严重影响心脏功能,导致心排血量下降,影响心脏电生理功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从而使心脏排血量下降甚至丧失,导致心源性休克
就医
就医科室
心血管内科
患者常在此前2周内有中度发热、咽疼、腹泻、皮疹等症状,近期出现心前区不适、胸痛、呼吸困难、疲乏无力、食欲不振、及面色苍白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急诊科
患者除上述症状外,出现剧烈胸痛不能缓解,呼吸困难加重、发绀、烦躁、神志模糊甚至昏迷,建议及时拨打120或前往急诊科就诊。
就医准备
就诊须知:挂号、资料准备、常见问题
就医提示
就医前避免情绪激动。
就医前避免活动。
就医时需由轮椅或平车转运,最好有人陪同一起前往医院。
就医准备清单
症状清单
尤其需要关注症状发生时间、特殊表现等
有什么不舒服?不舒服持续多久了?
病情发作时在干什么?
近两周是否出现感冒等症状(如咽痛、发热、流涕等)?
是否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乏力等症状?
是否有发绀、烦躁、神志模糊甚至昏迷等症状?
什么时候开始出现以上症状?
什么情况下(如某些体位、某些药物)可缓解病情?
病史清单
既往有无心脏疾病病史?
近期有无感染病史?
是否患过自身免疫病?
有无结缔组织病病史?
近期有无使用特殊药物(如阿霉素、三尖杉碱、青霉素、磺胺、破伤风类毒素)?
是否接触过化学毒物(如砷、锑、汞、铅等)?
检查清单
近半年的检查结果,可携带就医
实验室检查包括心肌损伤标志物、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血气分析、血生化、血常规、尿常规、病毒血清学检测
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心动图、肺部X片、心脏磁共振。
心电图
心内膜心肌活检
用药清单
近3个月的用药情况,如有药盒或包装,可携带就医
抗病毒药物:利巴韦林、更昔洛韦
糖皮质激素:泼尼松、地塞米松
促心肌代谢药物:三磷酸腺苷辅酶A、辅酶Q10等
抗生素:青霉素、阿奇霉素
诊断
诊断依据
病史
近期有病毒、细菌及真菌等感染病史。
既往患有免疫相关疾病如风湿热。
既往患有结缔组织相关疾病如系统性红斑狼疮
近期使用过相关药物(如阿霉素、三尖杉碱、青霉素、磺胺、破伤风类毒素)。
近期接触过化学毒物(如砷、锑、汞、铅等)。
临床表现
症状
急性起病,有胸痛、呼吸困难、心悸、疲乏无力、食欲不振、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发热等症状。
病情严重者会出现胸痛程度加重、憋喘、发绀、神志不清甚至昏迷。
体征
查体常有心律不整,以期前收缩及心率慢最为多见。心率亦可增快且与体温不相称。
听诊可闻及第三、第四心音或奔马律,部分病人可于心尖部闻及收缩期吹风样杂音。
伴有心力衰竭的病人可有颈静脉怒张、肺部湿啰音肝大等体征。重症可出现血压降低、四肢湿冷等心源性休克体征。
实验室检查
心肌损伤标志物
包括心肌肌钙蛋白I(cTnI)或T(cTnT)、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肌红蛋白(Mb)等。检查是否存在心肌损伤,以及病变的严重程度。
可用于明确病因,并能判断病情严重程度。
病毒血清学检测
发病早期,采取患者的咽部涂拭物、血液、粪便、心包积液等能分离出病毒,有助于本病的诊断;
补体结合、病毒中和抗体和血凝抑制试验等也有诊断价值,在病程第2、3周后,血清补体效价如增高4倍以上,即有诊断意义。
利钠肽水平(BNP、NT-ProBNP)
是心衰诊断、病人管理、临床事件风险评估中的重要指标。
注意事项:肾功能不全、肝硬化、感染、败血症、高龄等均可引起利钠肽水平升高。
血气分析
重度急性心肌炎患者常伴有憋喘,出现低氧血症呼吸性酸中毒,离子紊乱等。
可以快速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及内环境状态。
血生化
检测肝功能、肾功能、血糖,血液中钠离子、钾离子、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心肌酶同型半胱氨酸等。
可以明确病因、病情严重程度,是否伴随并发症,为治疗做准备,或排除其他疾病。
血常规
检查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红细胞计数、血小板计数、血红蛋白浓度等情况。
可以明确是否合并感染,或排除其他疾病。
影像学检查
胸部X线检查
可见心影扩大,有心包积液时可呈烧瓶样改变。
超声心动图
了解心脏的结构和功能情况,有无左心室的肥厚和扩大,有无瓣膜狭窄、关闭不全,有无室间隔穿孔及乳头肌功能失调等。
可正常,也可显示左心室增大,室壁运动减低,左心室收缩功能减低,附壁血栓等。合并心包炎者可有心包积液。
心脏磁共振
典型表现为Tl和T2信号强度增加提示水肿,心肌早期钆增强提示心肌充血,钆延迟增强扫描可见心外膜下或心肌中层片状强化。
对急性心肌炎诊断有较大价值。
心电图
常见ST-T改变,包括ST段轻度移位和T波倒置。可出现各型心律失常,特别是室性心律失常房室传导阻滞等。
合并急性心包炎的病人可有aVR导联以外ST段广泛抬高,少数可出现病理性Q波。
心内膜心肌活检
对诊断病毒性心肌炎颇有价值,可检出病毒、病毒基因片段或病毒蛋白抗原,但阴性结果不能排除本病。
除用于确诊本病外,还有助于病情及预后的判断。因其有创,本检查主要用于病情急重、治疗反应差、原因不明的病人。对于轻症病人,一般不常规检查。
鉴别诊断
急性冠脉综合征
所有急性心肌炎均应和急性冠脉综合征进行鉴别。
虽然急性冠脉综合征也可出现胸痛、肌钙蛋白增高等,但超声心动图表现为心肌运动呈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冠脉造影可见冠状动脉有狭窄或堵塞性病变。
急性心包炎
急性心包炎患者也常有心电图ST段抬高和胸痛,但超声心动图和心脏核磁可以发现心包积液和心包的炎性改变。
治疗
治疗目的:控制病情进展,防治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并发症,挽救患者生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治疗原则:急性感染性心肌炎应尽早抗感染,支持对症治疗。急性非感染性心肌炎应积极治疗原发病,脱离毒物或辐射,免疫抑制治疗,支持对症治疗。
一般治疗
严密监护
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均应严密监护,应尽快将患者收到或转至有呼吸循环监护和支持治疗条件医院的心脏重症监护病房。监护内容主要包括下列内容。
液体出入量,每小时记录并作为病情变化和补液治疗参考。
心电、血氧饱和度和血压。
血常规、心肌酶、肝肾功能、电解质、凝血功能、血乳酸、血气等各项实验室指标。
床旁胸片及床旁超声心动图,如病情变化快可一日多次,评估胸腔积液、心脏大小、室壁运动状态及左心室射血分数改变。
对症支持治疗
急性心肌炎患者均应给予积极的一般对症及支持治疗。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探视和干扰,避免情绪刺激与波动。
给予清淡、易消化而富含营养的饮食,少食多餐。
鼻导管、面罩吸氧或机械通气正压给氧。
如需补液应量出为入,匀速补充,切忌液体快进快出。
使用质子泵抑制剂防止应激性溃疡消化道出血,特别是使用糖皮质激素的患者。
病因治疗
急性感染性心肌炎应积极抗感染;急性非感染性心肌炎应脱离有毒有害环境,积极治疗原发病。
药物治疗
请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切勿自行用药
抗感染治疗
细菌性心肌炎需根据不同病原菌予以不同治疗,如白喉性心肌炎应尽快给予抗毒素,B型溶血性链球菌宜选用青霉素、头孢菌素等抗生素杀菌,厌氧菌局部感染应尽早扩创,消除厌氧环境。
免疫调节治疗
糖皮质激素
急性重症心肌炎推荐早期、足量使用糖皮质激素,常用药包括地塞米松甲泼尼龙等。
急性非重症感染性心肌炎患者不推荐在发病初病原体复制期使用,避免导致病原体复制增加。
免疫球蛋白
免疫球蛋白具有抗病毒和抗炎的双重作用,一方面通过提供被动免疫帮助机体清除病原体,另一方面抑制细胞免疫过度活化,降低细胞毒性 T 细胞对心肌细胞的攻击,减轻心肌细胞损伤。
改善心肌能量代谢
可给予磷酸肌酸、辅酶Q10等改善心肌代谢,曲美他嗪有助于改善心脏功能。
生命支持治疗
循环支持
对于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急性心肌炎患者推荐尽早使用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进行治疗。
在使用IABP无效时,推荐尽早使用体外膜肺氧合(ECMO)进行治疗。
呼吸支持
急性心肌炎患者如存在呼吸功能障碍均推荐尽早给予呼吸支持治疗。
呼吸困难或呼吸频率>20次/分,能配合呼吸机通气的患者,可选用无创呼吸机辅助通气。
呼吸衰竭尤其是合并酸碱平衡紊乱影响到意识者,呼吸急促、无创通气不能维持血氧饱和度者,应使用气管插管和人工机械通气。
肾脏替代治疗
所有急性重症心肌炎患者均应尽早使用血液净化及连续肾脏替代治疗(CRRT),以去除毒素和细胞因子,减轻免疫反应对心肌造成的损伤。
并发症治疗
合并心力衰竭的患者应抗心衰治疗,但强心剂及血管扩张剂的使用需谨慎。
合并电解质紊乱需积极纠正,尤其是高钾血症低钾血症
快速性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可选维拉帕米,室性心动过速可选利多卡因,钾镁合剂对尖端扭转型室性心动过速疗效较好。
心房颤动、室上性心动过速等药物治疗无效者,可考虑电复律。
缓慢性心律失常,如房室传导阻滞,可选用阿托品或异丙肾上腺素,必要时使用临时起搏器。
急性心肌炎吃硝酸甘油有用吗
急性心肌炎服用硝酸甘油可能没有作用。
急性心肌炎发病的时候,心肌组织会受到大面积的破坏,有可能出现充血和水肿等病理改变,服用硝酸甘油虽然能够扩张冠状动脉血管,但对于急性心肌炎的治疗没有明显的效果。
发生急性心肌炎以后,可以遵医嘱使用营养心脏的药物,病情严重的需要应用泼尼松或者地塞米松等激素类药物来抑制局部炎症反应,必要时还需要使用青霉素、莫西沙星等抗生素,这样才能使病情得到缓解。
硝酸甘油对于急性心肌炎的治疗意义并不大,而在治疗急性心肌炎时,除了进行药物治疗以外,也要注意适当卧床休息和加强营养,适当食用苹果、樱桃、香蕉等水果,对于疾病的好转会有很大的帮助作用。
预后
治愈情况
急性心肌炎病情较轻者预后良好,大多数患者经过积极治疗后可痊愈,不遗留任何症状或体征。
极少数病情较重患者在急性期可因严重心律失常、急性心力衰竭心源性休克而死亡。
部分患者可转为慢性炎性心肌病,逐渐出现心脏扩大、心功能减退、心律失常。
危害性
降低生活质量
急性心肌炎患者容易并发心力衰竭,出现憋喘、咳嗽、咳痰、夜间端坐呼吸等症状导致生活质量、睡眠质量明显下降。
经济负担较重。
急性期治疗费用较高,有相关并发症需要长期服药维持。
危及生命
若治疗不及时或病情较重可造成心功能急剧下降,心肌组织大面积损伤,电解质紊乱,心脏泵衰竭,导致心源性休克甚至死亡。也可发生室性心动过速、心室纤颤等恶性心律失常,甚至心脏骤停猝死。
日常
日常管理
饮食管理
饮食应清淡、营养均衡,可多吃富含优质蛋白、维生素的食物,如宜多进食含维生素C的蔬菜、水果,包括橘子、番茄等,以及富含氨基酸的食物,包括瘦肉、鸡蛋、鱼、大豆等。
生活管理
急性期患者应该避免活动,卧床休息。
生活规律,保证睡眠充足,避免熬夜。
通过改善饮食和生活习惯使体重保持在正常范围内。
遵医嘱坚持规律用药。
戒烟戒酒
戒烟,避免吸入二手烟。
尽量不要饮酒。
预防
注意保暖,避免感染。
加强体育锻炼,增强自身免疫力。
避免呼吸道感染,如流感流行期间减少外出和人群聚集,外出佩戴口罩。
改善饮食,保证营养均衡;避免暴饮暴食,维持适宜体重。
避免高盐、高脂、高糖饮食,尽量回避腌制、熏酱、烧烤、油炸食品。
回避刺激性食物,如辣椒、咖啡、浓茶等。
多食用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如全谷物、新鲜蔬果等,食物种类应多样化,交替食用。
保持积极、平和心态,避免紧张、焦虑、愤怒等不良情绪。
定期体检,发现异常应及时就诊并进行治疗。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病因
症状
就医
诊断
治疗
预后
日常

特别声明:本站内容仅供参考,不作为诊断及医疗依据。本网站不销售任何药品,只做药品信息资讯展示!

不良信息举报邮箱:zsex@foxmail.com  版权所有 Copyright©2023 www.yzgma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互联网药品信息服务资格证书编号:(粤)-非经营性-2021-0182    |   粤ICP备2021070247号 |   药直供手机端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