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吐奶
概述
新生儿吃奶后奶汁从口鼻喷出的现象
多数情况下新生儿吐奶为正常现象,少数与疾病相关
反复频繁吐奶或大量吐奶,伴有厌食、腹胀以及哭吵不安等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生理性吐奶可通过改进喂奶方式来改善,病理性吐奶需积极治疗原发病
定义
新生儿吐奶是指出生后28天内的婴儿,吃奶后不久奶汁从口鼻喷出,是由于消化道和其他有关脏器受到某些异常刺激而引起的神经反射性动作。
发生机制
新生儿各系统发育尚未成熟。
新生儿出生时吞咽功能完善,但食管下部括约肌松弛,胃呈水平位,幽门括约肌较发达,新生儿吃奶后食管、胃出现与正常蠕动方向相反的逆蠕动,再加上腹肌强烈的痉挛性收缩,致使胃内的奶汁从口鼻喷出。
类型
生理性吐奶:新生儿由于胃肠道与口腔的肌肉控制功能不完善,新生儿在喝奶后平躺,或吃奶量较大后,奶汁容易从食道中反流,导致新生儿吐奶。
表现
症状特征
吐奶量不同
吐奶量较少
新生儿吐奶量比较少,多由于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神经肌肉协调功能差而引起,大多数于喂乳后即有乳汁反流入口腔及口角边,少数于喂乳后稍久因改变体位而引起溢乳,一般情况良好,不影响生长发育,一般不需处理。
常见于喂奶方式不当、喂奶过快等,通过拍嗝、减少喂奶后体位改变等可缓解。
吐奶量较大
多以喷射式的动作喷出,为新生儿疾病的临床表现之一,除吐奶量大、可伴有胆汁、粪渣样物质外,多可见其他临床表现。
伴随症状
伴有边喂边吐,吐完仍有饥饿感:常见于幽门狭窄。
伴有咳嗽、鼻塞流涕:常见于呼吸道感染。
伴有初次喂奶即有呕吐、呛咳青紫甚至窒息:常见于食道闭锁。
伴有呻吟、发绀、抽搐等:常见于脑水肿、脑出血等。
原因
以下仅列举出可能导致新生儿吐奶的部分疾病,不代表一定患有某病,如需确诊,建议及时向医生求助。
疾病因素
常见疾病
感染性疾病
感染后可导致喂养不耐受,出现吐奶症状,呼吸道感染咳嗽剧烈时可伴随呕吐。
常见的感染菌如金黄色葡萄球菌、大肠埃希菌、无乳链球菌等。
先天性疾病
常见的疾病有先天性幽门肥厚狭窄、食管闭锁、先天性巨结肠等。
多由于消化道畸形引起,奶汁无法顺利进入下消化道,导致吐奶现象。
颅内疾病
新生儿颅内压升高可出现吐奶,呈喷射状,无胆汁。
其他疾病
胃食管反流
可分为生理性胃食管反流和病理性胃食管反流。
新生儿食管下端括约肌发育不成熟或者功能障碍,可引起奶汁反流,出现吐奶。
其他胃部疾病
常见于贲门失迟缓症、幽门痉挛等。
贲门失迟缓、幽门痉挛可出现间歇性吞咽困难,出现吐奶,部分可有乳凝块,无胆汁。
非疾病因素
喂乳次数过多,喂乳量过多,乳头过大、过小,乳头下陷。
喂给新生儿的奶粉太热或太凉。
喂乳后即平卧或过多、过早地翻动新生儿。
就医
就医指征
若新生儿吐奶不频繁,吐奶后精神状态尚可,通过改变喂奶方式后可明显改善者,可暂时观察。
若新生儿吐奶频发,伴有其他临床症状如厌食、腹胀、发热或哭吵不安等,需及时就诊。
出现以下情况时通常建议就医
吐奶频繁,呕吐量较大,或伴有血丝、胆汁及粪渣样物质等。
伴有发热、咳嗽、腹胀、厌食。
新生儿精神一般,小便少。
出现以下情况时可直接寻求急诊帮助
新生儿吐奶伴有反应差、精神萎靡、拒食、不动、黄疸、抽搐等症状,需要紧急就医或拨打120急救电话。
就诊科室
出现新生儿吐奶首先就诊于新生儿科。
患者准备
症状清单
新生儿吐奶有几天?
每天都有吐奶现象吗?
每次吐奶量大吗?
是否伴乳凝块、胆汁、粪渣样物质?
通过改变喂养方式后吐奶现象有无好转?
是否有腹胀、腹泻、发热等其他症状?
病史清单
新生儿出生情况如何?
孕期产检是否正常?
相关检查
医生在充分了解患儿病史后,将进行查体,并判断是否要进行辅助检查,如非疾病状态通常无需进一步检查即可确诊,如有必要应进行其他相关检查。
体格检查
视诊:观察新生儿腹部是否膨隆,腹壁有无肠型及蠕动波。
听诊:肠鸣音是否活跃。
腹部触诊:医生会触摸患儿的腹部,查看有无腹部包块、腹胀、压痛等。
实验室检查
血常规检查
白细胞升高常提示新生儿存在炎症。
尿常规
可以了解有无尿路感染
大便常规和粪便潜血试验
可以了解消化道有无感染,帮助判断肠道是否存在出血,及时发现肠道疾病。
影像学检查
X线检查
可以判断有无肺部感染。
病变肠段以上肠管扩张,内含有气体和液性粪便,提示存在先天性巨结肠。
立位时见胃扩张,胃下界明显下移,肠道内气体减少;卧位时可在充气的胃壁上见到胃蠕动波的凹痕,考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造影检查
食管造影:能够直观显示食管上段形态和盲端位置,可用于诊断先天性食管闭锁。
钡剂造影:钡剂至幽门部停止前进,极少量钡剂通过幽门进入十二指肠,胃窦的幽门前区呈鸟喙状,幽门管延长、变细,排空时间明显延长,考虑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钡剂灌肠:钡剂24小时后仍有残留提示可能是先天性巨结肠。
超声
幽门部胃壁明显增厚。长轴呈梭形改变,短轴可见“靶环”征,其长径均>20mm,横径>13mm。胃充盈后,连续观察液性内容物随胃整体蠕动至幽门窦后,明显出现逆向运动,返回胃体腔内,提示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高频超声检查可清晰显示新生儿食管闭锁两盲端位置、管径大小以及合并气管食管瘘情况,用于诊断新生儿食管闭锁。
降结肠与乙状结肠均有不同程度扩张,肠内气粪混杂回声较高而后壁有所衰减,直肠近端或其与乙状结肠交界处可见痉挛性瘪陷,侧腹部斜缘扫查避开气体干扰可完整显示痉挛段,首先考虑先天性巨结肠。
其他检查
组织病理学检查
为明确诊断或难以与其他疾病相鉴别。
缓解与治疗
缓解措施
饮食喂养
选择正确喂奶的姿势,采取头高脚低斜坡侧卧位可减少误吸。
少量多次喂奶或者母乳喂养,避免过度喂奶。
控制喂奶速度。
生活习惯
喂奶前换尿布,减少吃奶后体位的变化,避免引起溢乳。
喂奶后将新生儿竖起拍背,直至打嗝,减少胃部压力。
减少感染源接触,避免接触感染的人。
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刺激气味的刺激。
心理方面
哺乳期母亲需保持心情愉悦,合理正确哺乳,哺乳过程保持新生儿相对舒适。
专业治疗
对症治疗
新生儿反复吐奶,无法喂养者,可通过鼻饲喂奶,不耐受者可临时予肠外营养。
对因治疗
确定吐奶病因后可针对原发疾病进行对因治疗。
先天性巨结肠
以手术治疗为主,切除明显病变的结肠。
对诊断尚不明确的可行扩肛、开塞露塞肛、盐水灌肠、补充营养等非手术治疗。
先天性肥厚性幽门狭窄
绝大数需行手术治疗,行幽门环肌切开术。
先天性食管闭锁。
行食管重建手术。
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
禁食、胃肠减压、抗感染、肠外营养、维持内环境稳定,此类新生儿需立即至专科就诊。
百科内容仅供医学科普使用,不能作为诊断治疗依据,具体请遵医嘱。
目录
概述
表现
原因
就医
缓解与治疗